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市州动态

湘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一轮规划发展重点解读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12-04-18 00:00 【字体:

湘潭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20093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辖区面积为46.79平方公里,下辖板塘乡、双马镇。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德国工业园、火炬创新创业园、双马工业园等特色园区。形成了以湘电风能、铁姆肯轴承等为代表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以湖南胜利钢管、湘钢钢丝绳等为代表的精品钢材深加工产业;以迅达集团、崇德科技、海诺电梯等为代表的机电一体化产业。全国唯一的风电实验室、国家级风电检测平台、国家能源风力发电研发(实验)中心、院士工作站等众多知名企业、科研机构纷纷落户湘潭国家高新区。   

如今的湘潭国家高新区,己经成为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一体化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是湖南乃至中国中部地区技术创新活跃、产业特色突出的重要基地。

面对世界经济形式的新变化,高新区管委会领导站在“3+5”城市群发展战略和积极参与全球性经济竞争的高度,紧扣“两型社会”建设主题,审时度势,及时组织编制了高新区总体规划和两个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为高新区的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湘潭高新区发展战略定位高。根据新一轮总体规划,湘潭国家高新区将以建设创新科技孵化为竞争力和光机电一体化为核心技术的绿色产业聚集地为主导产业,依托其良好的山水资源打造国家高新技术生态城;借助与中心城区紧密互动的优势,以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为拉动方式营造高品质的城市化增长核,着力构筑“产业高地、科研领地、交通要地和宜居福地”。

湘潭高新区发展规模合理。根据湘潭国家高新区新一轮总体规划,到2015年高新区的城市人口规模将达到20万左右,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达到25.4平方公里;到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将达到26万左右,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达到32.9平方公里;到2030年城市人口规模将达到30万左右,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达到38.5平方公里。

湘潭高新区布局科学、合理。湘潭国家高新区新一轮总体规划,调整了各类功能用地的构成比例,提高了集约节约用地水平。规划确定建设月华、岳塘、核心、沿江四个居住组团构成;打造以东二环、迅达大道为主线的综合服务轴;建设以东方红南广场商贸金融中心和高新区总部为主体的科研孵化综合服务中心;形成以城际铁、岳塘、滨江休闲度假、产业研发及旅游服务等载体的公共服务设施重要节点,构建湘潭高新区完整的公共服务体系。重点打造四个工业组团。以风能发电为引领,建设西部工业园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以节能燃气具、运输装备等现代制造业为主体,着力打造南部工业园现代制造业基地;以精品钢材深加工为主体建设北部工业园产业;以企业加速器、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着力东部工业园建设,抢占未来战略的至高点。同时还将重点扶持和建设铁牛埠港区、火车货运站场两个物流园区。

未来的湘潭高新区,将会是山水工业新城。湘潭高新区规划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以人、城市空间和建筑有机融合为主旨,通过打造各城市片区特色风貌,着力塑造丰富生动、特色鲜明的城市空间,构成 “一带、二轴、五区、多节点”的新区风貌特色。湘潭高新区依托湘江岸线功能,建设生产、生活、生态防护、旅游四种特色风貌景观;结合现状优越的自然山水条件,通过保护与开发,建设滨江公园、望江公园、能源公园、板塘公园、法华山森林公园和红旗水库森林公园六处城市公园;依托沿江风光带、高压走廊及铁路防护绿地建设的建设,形成生态“绿带”,建设高新区“一带一环六园”的绿化结构体系,打造宜居福地。

湘潭国家高新区地处长株潭“金三角”的核心,三面环水,各类交通通达四方,贯通全国,是中国中部崛起之腹地、承东启西之要冲。湘潭国家高新区科教资源丰富。科研力量居湖南省第二,拥有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3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有高新技术产品2000多种、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1050多家。湘潭国家高新区产业基础雄厚。是国家重点布局的工业重镇。机电、钢材、军工、有色金属等产品享誉国内外。中国第一台5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第一台300吨电动轮自卸车、第一辆城市轻轨车等一千多个“中国第一”从这里诞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湘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一轮规划发展重点解读

992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