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祖国的脉搏跳动——追寻湖南惠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创新轨迹
(益阳日报 记者 伍挺 通讯员 沈帅 姚创明)
一个人、一个企业,只有深深地眷恋着自己的祖国,紧紧跟随着祖国的脉搏跳动,才会置身于一片肥沃的土地,才能翱翔于广阔的蓝天;只有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不停地跋涉,才能为挺起企业的脊梁。湖南惠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同”)以自己的成长历程默默地证明着这个朴素的道理。
研发篇: 听从祖国召唤,变跟着人跑为领着人跑
同绝大多数工业企业一样,惠同走过的也是一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蹒跚学步”到行业强企的历程。惠同的前身是长沙矿冶研究院金属纤维及制品厂。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金属纤维及其制品研究开发、生产的单位;领衔承担了国家许多科技项目。研究院每年投入几十万元,用于金属纤维等新材料的开发,逐步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群。1982年,该厂开始研制“不锈钢纤维”,并于当年获得成功。1983年,出于国家战略的考虑,国防科工委要求长沙矿冶研究院金属纤维厂、无锡天元棉麻纺织厂和南京某部队三家联合研制以金属纤维为基材的防雷达侦测伪装布项目。其中,长沙矿冶研究院金属纤维厂负责研制适用于纺织的金属纤维。该项成果于1988年获得国家经委《新技术开发优秀成果奖》。1989年5月获全国首届火炬杯高新技术产品展评会优秀项目奖。2001年公司金属基电磁屏蔽防护材料项目被列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2002年1月,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要求,公司注册成立。可以说,在公司成立前的20年研发过程中,惠同就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召唤、民族的需要紧紧地连在一起。从学习苏联、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技术开始,到自主创新几十专利产品。从仿制到创新,是科技演绎了奇迹,是创新推动了发展。
创新篇:服从民族需要,变低档链条为高档链条
新材料是所有产业的基础和先导,所以新材料在技术上的突破,往往会引起一些划时代的产业革命。惠同本身就是产学研结晶的成果,研发能力非一般企业可比。公司一方面针对科研人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激励机制,为科研人员量身定制了项目工资、成果(专利)奖励、科技成果转化等奖励办法,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公司先后与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10多所高校、研究院所合作,引进技术人才。惠同还与世界500强企业GE通用电器公司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公司在发展中,也得到省市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2005年企业刚起步,资金周转举步维艰,在市科技局的帮助下,得到了60万元的创新基金的大力支持,为公司起飞奠定了基础。
在形成的技术优势和特色中,惠同金属纤维尤为突出。然而,金属纤维恰似其科技汪洋大海中的一朵浪花,导电塑料母粒等产研发又书写了惠同精彩精彩的一页。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惠同延伸产业链条,将初级纤维发展到高档制品;将纤维行业延伸至塑料行业,研发出导电塑料母粒、不锈钢纤维烧结毡、导电混纺纱等。目前,公司拥有金属纤维生产的自主知识产权,在金属纤维长纤、短纤、长纤捻线、短纤混纺纱线和导电塑料母粒两大类200多个规格的产品中拥有核心技术。
应用篇:致力报效祖国,变市场导向为导向市场
新材料是其他产业振兴与发展的前提,任何产业的生产过程当中都需要材料作为支撑,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所列的七大产业领域里,新材料产业名列第六。因此,从成立那天起到今天,惠同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不断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2006年11月完成股份制改造后,加大了成果转化的力度。目前,公司产品广泛用于化工化纤、玻璃加工、防静电、信息安全和人体防护、汽车尾气过滤、柔性低压电热材料、复合材料等方面。公司产品质量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产品遍及全球,客户主要为欧洲、美国、日本、韩国以及国内的知名企业。2003年4月,国家科技部等单位联合发文,授予公司产品“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2004年3月,科技部火炬中心授予公司“国家火炬计划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基地骨干企业”。 2008年,公司被评选为湖南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保持健康和快速发展。2005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上缴税收1000万元。2008年,和所有企业一样,惠同经历了金融危机惊心动魄的大震荡,仍然完成了过亿元的销售收入,上缴税收1200多万元。
近年来,公司在金属纤维制品领域的新产品市场推广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目前公司正积极争取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美国通用电器公司(GE)、深圳华为公司、长城电脑公司等加大合作力度。我们深信:惠同公司超强的研发创新实力一定能得到丰厚的市场回报,在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和市场经济大潮中,惠同一定能够成为市场的宠儿和竞争的佼佼者。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