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利用新媒体开展科普”走在国家前列
近日,由科技部政策法规司主办的2012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年会在贵阳召开,科技部政策法规司邱成利处长主持,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宇讲话。来自卫生部、民政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地震局等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普管理工作者、相关高校与科普机构的专家学者、媒体代表共200余人围绕“科普与新媒体”这个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王宇介绍,自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实施以来,特别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后,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推动我国科普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首先,在政策环境建设上取得进展。财政部等部门制定颁布了《关于科普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科技部等七部门制定了《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增加了对科普作品的奖励。科普联席会议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素质工程协调机制逐步在部门和地方建立起来。其次,是科学素质工程全面实施。针对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4类人群开展科学素质行动,推进地方的科学素质工作等。推进了科技成果科普化工作、启动了上海科普试点工作,推进了国土资源、环境等部门的科普工作。第三,科普能力建设有所加强。据统计,2010年全社会科普经费筹集额近百亿元,比2009年增长14.22%。其中,政府拨款68亿元,占全部经费筹集额的68.42%。我国人均科普活动经费达到2.61元/人、科普场馆1511个,每万人拥有13.55名科普人员。科普社会化进程步伐加快。企业参与科普、创建科普型社区、科普广播电视及出版得到较快发展。第四,基础性管理工作得到开展。全国科普统计工作制度已经建立,成为国家科普发展重要的基础数据。科普示范活动取得实效。科技活动周开展12年来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社会影响力最广的群众性科技活动,“三下乡”、科普日等科技活动在社会具有广泛影响力。第五,公民科学素质稳步提高。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03年的1.98%提高到2010年的3.27%。
同时,王宇指出,当前科普能力建设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民众的科普需求还不相适应,针对这一问题,他强调在“十二五”期间要加强政策环境建设、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开放、科技周活动形式的创新、科技计划项目科普化、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及利用新媒体进行科技宣传工作等六方面的建设,尤其要致力于科普传播形式的创新。
会议认为,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新媒体,正在成为我国科普活动的重要力量。姜郁文总工程师作为特邀嘉宾,在会上了作了“强化人才、平台和政策支撑发挥新媒体在科普传播中的作用”主题报告,着重介绍了湖南省利用新媒体开展科普工作的成效,提出了政策层面的相关建议,得到与会专家和科技部的高度认同,认为湖南在新媒体开展科普工作方面走在了国家的前列。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