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湖南省汽车发展新机遇
电动汽车以无污染、噪音小、能源充足等优点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电动汽车逐渐成为汽车发展的一种趋势。
在这新一轮的汽车发展趋势中,我国科技部将电动汽车作为国家“十五”“863”计划重大专项,投资8.8亿元用于3种电动车——纯电动汽车、混合电动汽车、燃料电动汽车的研究。
湖南在中国最早提出混合电动车的概念,2002年,湖南省科技厅正式设立了“混合电动汽车及相关技术”的重大专项,计划3年内完成两台整车的研制。目前,湖南省在该领域拥有强大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在电动汽车电池、电机等关键技术方面,相继取得大的进展,这将是湖南省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
我国与世界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电动汽车采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经过驱动系统驱动电动机,推动汽车在公路上快速行驶。与燃油机汽车相比,电动汽车的优点主要是环保和节能。
电动汽车的动力源为电能,在行驶过程中不产生排放污染,据美国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估计,洛杉矶地区广泛使用电动汽车后,空气中碳氢化合物可降低98%,CO水平降低99%,CO2水平也相应降低,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有望缓和。另外,电动汽车比燃油汽车安静得多,能够大大降低人口稠密城市的噪音水平。
我国是石油进口大国,为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必须发展电动汽车,现在,最新型的电动汽车的能源效率已比燃油机汽车提高了40%,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另一方面,我国燃油机技术全面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至少在20年,这一差距在短时期内不可能消除,而在电动汽车领域,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在某些关键技术上超过他们,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这为我国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次历史性的机遇,同时,我国汽车工业相当弱小,没有结构调整的沉重包袱,具有后发优势。
湖南省关键零部件产业链正在形成
国家科技部在“九五”“863”计划中启动电动汽车相关零部件研究,2001年,又启动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
据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总体组组长万钢介绍:我国的研究、开发目标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以及电池、电机和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对于纯电动汽车,在“九五”研发基础上,2003年推出小批量产品,并在特定区域中进行商业化示范运行。混合电动汽车的重点是开发混合动力大型客车,提高公共交通和城市间长途交通客车的燃油经济性。汽车企业的规划是2005年完成产品开发,2006年投放市场。我国计划在今后5年中,研发出燃料电池客车、轿车动力系统和样车,并于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上示范运行。
我国一汽、二汽、上汽、北京客车厂和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参与课题的研究和开发。
湖南省在电动汽车、特别是在混合电动汽车研究上具有优势。省科技厅副厅长陈仲伯认为优势体现在3个方面:这次湖南省的“混合电动汽车”专项,采取整合汽车资源、加强汽车技术集成的方式进行科研攻关,让各研究单位围绕整车产品进行合作,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增强湖南省汽车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可将这种汽车工业的后发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同时,湖南省在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如电池、电机、电控研究有人才优势、产业基础,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另外,我省储能材料多、生产制造企业形成了相互关联的产业群,具有产业发展优势。
1999年,日本丰田公司特聘电动汽车电池专家杨毅夫博士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来湖南工作,并在国内率先提出混合电动车概念,成立湖南神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杨毅夫博士主持了科技部“863”项目“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用大功率镍氢动力电池及其管理模块”研究,带领50多位博士和硕士夜以继日研究开发,他们制作的80AH方型塑壳动力电池,各项指标均通过了科技部指定的权威检测部门的检测,神舟公司成功地构架了一条具有自身工艺技术特点及自主知识产权的连续化镍氢动力电池生产线,电池生产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课题已于2002年12月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年度工作验收,并顺利通过第二阶段的三选一竞争成为获得滚动支持的单位。
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从2002年先后主持了国家科技部“863”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四个零部件项目:“燃料电池客车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燃料电池客车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燃料电池轿车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燃料电池轿车DC——DC变换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研究开发的电机和电控设备用于各种电动车实验,其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该研究所还具有直接将电机和电控系统产业化的能力。课题已于2002年12月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年度工作验收,并顺利通过第二阶段的三选一竞争成为获得滚动支持的单位,是国内承担零部件“863”项目课题最多的单位。
同时湖南省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具有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和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开发生产能力,且具有电动车辆整车的生产能力与经验。2002年底长丰集团研发的“混合动力电动轻型越野车”和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低地板混合动力城市公交客车”通过了省级验收鉴定。这两款整车预计2005年可进行小批量生产,上市运行。
另外,湖南省储能材料丰富,并且生产工艺成熟。长沙力元新材料有限公司、长沙矿冶院、中南大学等单位研究生产的泡沫镍、氢氧化镍、氧化锰等能源材料都已经开始批量生产,这对于湖南省动力电池的产业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湖南省应加大对发展电动汽车的支持
电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优势给湖南省薄弱的汽车工业及其相关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省科技厅高新处副处长王先民博士向记者描绘了湖南省电动汽车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前景。根据国家的发展计划,我国将在2004年逐步实现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在今后的10—20年中,逐步取代传统汽车。现在,我国年产300万辆汽车,到2010年,预计生产1/10的电动汽车,就是30万辆,电池需求量为300亿元,电机及控制系统需求量为450亿元。湖南省电池和电机及控制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已经具有初步的产业化基础,只要有关部门加大投入,即可实现产业化,满足市场的部分需求,而电池产业将拉动湖南我省相关材料产业发展,电机及控制产业将带动湖南省机电制造产业的红火起来。
2004年,长丰集团的“混合动力电动轻型越野车”和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的“低地板混合动力城市公交客车”完成研发,2008年左右批量生产,预计两台整车的年产值可达到10亿元。
现在,电动汽车科研攻关进入了最后的阶段,国家在“十五”期间投入8.8亿元支持研发,各省、市纷纷配套投入,如上海、北京和湖北省,相继成立了以市长或省长挂帅的电动汽车领导小组,并在资金上1比1配套。东风电动车辆股份公司投资2亿元,在武汉市建立我国第一家电动汽车产业化基地,2004年将实现混合动力公交车的产业化。
湖南省的湖南神舟科技股份公司和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今年共申请到5项国家“863”项目支持的课题,国家也将投入1850万元支持项目发展。记者认为湖南省有关部门应从汽车工业战略发展的前途考虑,支持该产业的发展,抓住电动汽车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实现湖南省汽车工业跨越发展。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