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可持续发展   >  可持续发展资讯

石门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基本情况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12-05-11 16:16 【字体:

一、建立时间

石门县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于2011年经湖南省科技厅批准建立。

二、石门县地理位置

石门县位于东经110°29-111°33’,北纬29°16-30°08’,地处湘西北边陲的澧水中下游,县境东连澧县、临澧,南接慈利、桃源,西抵桑植、湖北鹤峰,北毗湖北五峰、松滋,素有“湘西北门户”之称。

三、石门县基本县情

石门县境东西长109公里,南北宽106公里,国土总面积3973平方公里(595.95万亩),约为全省面积的1.9%,是一个“十分土地八分山”的山区县。目前,全县辖8个乡、11个镇、1个管理区、1个经济开发区和4个国有农林场,拥有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壶瓶山)、1个国家森林公园(夹山)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辖809个村(居)委会。全县户籍总数237308户,总人口679382人,其中农业人口574533人,非农业人口104849人。县内以少数民族为主,共有少数民族26个,总人口38.8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7.11%

四、石门县环境与资源情况

石门县的地貌轮廓大体是北阔南窄、北高南低、以山地为主的“倒葫芦”状地形,主要有山原、山地、丘陵、冈地、平原等五种地貌类型,从西北到东南,从山地、丘陵到平原的过渡中,呈明显梯级递低走势,西北地势高峻,幅员辽阔,山岭绵延,河谷纵深,地表起伏大,东南丘冈错列、河流纵横,盆谷相嵌,多断块残山,丘冈面积大。由于地处武陵山区向洞庭湖滨湖平原过度带、中亚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降水丰沛,具有冬夏长、春秋短、四季明、日照足、雨量丰、温差大等特点,无霜期274.9天,最长为329天。多样化的地形地貌和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县域得天独厚的独特小气候环境,宜于多类森林物种繁衍生息,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繁衍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由于没有受到第四纪冰川的侵袭,县境内保存了大量的珍稀物种和孑遗动植物及其群落,原始次生林面积达20多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1.5%已记录的物种资源达10591种,其中维管束植物22810263080种、野生动物2561种、鱼类92种、昆虫4770种、大型真菌150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达120余种。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藏资源种类达39种,矿产总储量130亿吨。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8.6万千瓦,可开发量39.9万千瓦,占全省可开发量的9.6%

  五、石门县区位与交通

石门地处长张高速、随岳高速、常荆高速、常吉高速、张桂高速和G207G209G318G319S303S304S305等构成的公路主网中心地带和焦柳、石长、洛湛三条铁路主干线的交汇点,交通发达,进出通道便利,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以县城为中心,距常德市103公里,距常德桃花源机场115公里,距张家界国际机场130公里,可直达深圳、海南、昆明、重庆、北京等地;S303S304两条省道贯穿县内12个乡镇(区),100%的乡镇(区)、村通了公路,80%以上的乡镇(区)通了油路,有县、乡道2000多公里,村道4000多公里,形成了密集的公路网络;县境内设有石门县、石门北、石门南3座火车站,客运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设计年货运量分别为1.16亿吨,此外,安张铁路、黔张铁路、宜石铁路均在全国铁路中长期规划中做了安排,在不远的将来,将形成以石门为中心的铁路主网;县内建有100吨级的闫家坝水运码头,经澧水可西达慈利、北出洞庭,与长江中下游航运联通,经沅水西经五强溪可进入沅陵。“十二五”期间,全县将在交通建设方面投资62.3亿元实施20个项目,重点进行石门北铁路编组站场建设、公路网络完善、农村道路路改造等。

六、石门县经济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石门县突出“抓整合、调结构、重管理、强基础、惠民生”工作重点,社会经济实现了快速稳定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发展较快,社会事业全面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节节攀升。

2011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6.4亿元,同比增长13.7%,实现财政总收入8.51亿元,同比增长25%,可支配财力达20亿元;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07元,同比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5572元,同比增长15.5%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可完成63.2亿元,比上年增长41.6;全年投入教育保障经费 26374万元,比上年增长23%,实施校安工程和标准化校舍建设项目66个,完成农村初中学校校舍标准化改造5727平方米。

七、石门县生态建设情况

“十五”以来,石门县坚持把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结合当地发展基础与区位、资源、产业等特色优势,全面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兴县”战略,以和谐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为核心,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产业发展、生态城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至2011年底,全县落实公益林管护231.7万亩、山林禁封328万亩,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建成有机橘园12万亩、有机茶园1.3万亩、放心菜园3万亩;完成荒石漠化治理面积2200公顷;培育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1家,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83.4%,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2%,分别比上年3.44.2个百分点;国家级生态乡镇达到5个,省级生态乡镇达到7个,省级生态村达到52个,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三绿工程茶叶示范县”、“全国文明县城,跻身“全省城乡环境卫生十佳县行列。

 

 

                   石门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办公室

                                 201232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石门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基本情况

993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