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施工 衡阳白南高速创新采用slam技术为工程建设“把脉问诊”
为了解决石膏矿采空区的高速公路修筑难题,白南高速(衡山县白果镇至南岳区段)采用SLAM技术为处治大面积采空区工程“把脉问诊”。据了解,运用这一技术解决类似技术难题为国内高速建设首例。
采空区处治工程为白南高速公路关键控制性工程,线路全长1.28公里,设计空腔体积207962立方米,线路地质属于下部采空区+上部软岩的复杂“二元结构”,对处治效果的保障及后期沉降监测预警带来挑战,国内尚无成熟经验可参考。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白南高速建设者们创建了国内地质专家为班底的技术攻关小组,经反复比选试验,创新采用SLAM技术来为工程把脉问诊。据相关专家介绍,SLAM技术,就是将一个机器人放入未知环境中的未知位置,机器人一边移动一边逐步描绘出此环境的完全地图。所谓完全地图,是指不受障碍行进到空间可进入的每个角落,完成这个过程就是SLAM技术测图,同时通过测图去对自身进行定位。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采用移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随钻随探,对已揭露空腔探测数据精准追溯,查明矿房、矿柱的位置,构建三维地质数字化模型,动态可视化展示采空区勘探成果,直观和全方位地了解地下空腔情况,为地下空间坍塌影响分析和处治设计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据悉,整个白南高速,预计钻探工程量是20万米,目前已经完成了17万米,达到了85%,剩下的空区探测工作已完成了85%。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