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市州动态

后发赶超的“强力引擎”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12-07-12 00:00 【字体:

骏泰浆纸、恒光科技、双阳林化三家企业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25万亩优质甜橙标准化生产示范及产业化开发”,其无病毒繁育技术育苗20万株任务目前已经完成,即将扩建苗木繁育基地;特色产业基地项目“40000亩龙脑樟产业化关键技术推广示范”已经立项,其数据库信息平台建设正在积极筹备当中。与此同时,省、市、县派出的近1100名农业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全市各个乡镇,服务范围涉及水稻研发、水果培育、林业保养、产品加工、中药材等众多领域……

初夏时节,五溪大地处处涌动着科技创新的热潮,科技创新正以其巨大的力量,推动着怀化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成为怀化实现后发赶超的“强力引擎”。

一、完善创新体系

海联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怀化海联集团下属的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在谈及企业依靠科技求发展时,公司董事长赵建喜深有感触。2008年以来,公司与市科技顾问团团长、省农科院副院长单杨研究员合作,实施“柑橘酶法去皮脱囊衣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逐步取代酸碱处理工艺,既解决了柑橘罐头生产产生大量酸碱废水污染环境的问题,又解决了酸碱脱囊衣造成的产品重金属残留等问题,增强了柑橘罐头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聘请科技顾问团是我市创新科技工作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科技创新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一环,我市通过建立科技顾问、科技特派员、科技信息服务和项目答辩评审等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近年来,市政府成立的科技顾问团先后为我市36家企业提供了科技咨询服务,承担科技合作项目12项,为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各级科技特派员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带领农民群众依靠科技发家致富。科技信息服务方面,通过建立市级科技信息站,组建了市、县专家服务团,每年为数千农民解决了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深受农民群众欢迎。此外,每年组织专家对科技项目和成果进行答辩评审,确保优秀项目得到立项支持,优秀成果得到政府激励。

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对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至关重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发展步伐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鼓励和引导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各县(市、区)政府也相应出台配套文件,较好地发挥了科技进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200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两次提高市科技进步奖奖金,重奖科技功臣,并出台《怀化市科技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浓厚社会氛围。在此基础上,我市科技队伍日益壮大,既拥有长期奋战在科研生产、教学、卫生等各条战线的老专家、老教授,也涌现出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科技骨干,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怀化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科技投入是衡量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市科技投入力度逐步加大,由2006年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的105万元,提高到了2011年的650万元;全市科技三项经费与科学事业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工业企业自筹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均在不同程度上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科技投入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提升创新能力 

怀化奥谱隆作物育种工程研究所是一家集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的民营科研机构。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引领支撑了研究所快速发展。该所负责人张振华向记者介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得益于加强产学研结合,研究所先后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湖南农大、湖南师大等高校、科研机构签约协作攻关,共同实施科技专项,近6年共选育出通过国家审定的品种3个,省级审定的品种15个,省级鉴定的两系、三系不育系2个。

创新能力的提升是衡量科技创新成效的重要指标。根据创新型怀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我市以项目、平台、人才等创新要素建设为重点,通过实施科技专项、加强产学研结合、构建技术创新平台,推动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近年来,通过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引导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工程和粮油优质高产综合配套技术集成与推广、中医药现代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资源与环保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等科技专项,配套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38项,市级以上重点科技计划项目72项,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引导资金专项计划项目24项。通过实施科技专项和重点项目,提高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截至2011年底,全市获得科技成果奖1309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4项,省级奖励358项,市级奖励937项。

市政府先后与中南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型科技合作关系。全市有98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共同承担课题,合作项目156个。通过产学研合作创新,引进推广应用型科技成果67项。目前全市已建立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7个,其中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各1个,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各1个。

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助推了基层科技工作蓬勃发展。在争取科技项目方面,靖州补天药业承担的新药创制领域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现了我市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零的突破。在特色资源开发方面,靖州的茯苓、杨梅,新晃的肉牛、天然冰片,沅陵的矿产品开发、库区水产养殖,洪江市的橙皮甙、石杉碱甲,溆浦的小水果,辰溪的油茶,麻阳的冰糖橙,芷江的甜茶等项目,技术支撑力度大,助推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在产学研结合创新方面,鹤城、洪江两区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强力推进,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在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方面,中方县湘珍珠葡萄科技示范基地建设连续四年得到省科技厅的支持,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通道、会同等县在科技为农服务方面,措施过硬,卓有成效。在怀高校、科研机构主动加强与地方经济融合,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三、支撑产业发展 

“曲线纹理竹板材加工目前已接到120万平方米国际订单,预计今年公司产值可上亿元”。会同县康奇瑞竹木公司董事长甘景华兴奋地描绘了公司发展的广阔前景。“具有曲线纹理的竹板材制作工艺”及其产品已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该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

不仅大大增强该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而且将进一步提升会同县林产品加工业乃至全县林业的发展。

支撑产业发展是科技引领未来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市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科技对产业的支撑更加有力。

在农业发展上,以杂交水稻研究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举世瞩目;甘兰型油菜和棉花等两系育种技术研究,为油菜和棉花杂交制种利用开创了新途径;冰糖甜橙、无核椪柑、金秋梨、紫秋葡萄、大叶杨梅等一批水果新品种的选育及加工,为怀化市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目前,全市优质稻面积已突破280万亩,占水稻播种面积的82%,超级稻已完成了第二期亩产800kg的攻关任务,有望提前完成第三期亩产900kg的战略目标。

在医药产业上,以正清、正好、补天药业为重点,实施了一系列科研开发项目,促进了我市中药现代化水平的整体提升。以正清公司和正好公司为代表的医药企业,改变了中药以丸剂、散剂为主的传统剂型,代之以薄膜衣片、胶囊等新剂型,应用一步造粒、高效薄膜包衣等新技术,并完成了GMP改造,逐步实现了中药现代化。

在化工产业上,重点支持湘维公司着力开展技术创新,突破了“纺丝原液配制”和“高倍拉伸初生纤维”等关键技术,有力支撑了产品升级和产业发展。

在食品产业上,着重组织开展了肉牛系列产品研发和柑橘深加工及综合配套技术研发,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肉牛和柑橘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

近年来,通过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到2011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2家,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畴的企业达38家。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从2006年的27.39亿元增加到2011140.85亿元,翻了两番多。

大风起兮云飞扬,千帆竞过浪潮涌。今日的五溪大地处处洋溢着科学的春风,五溪儿女们正以饱满的热情,踏着“科技支撑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铿锵鼓点,迈出了后发赶超的坚实步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后发赶超的“强力引擎”

99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