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全面加速科技强省建设
科技日报记者俞慧友
1月22日,湖南省科技工作会议在长沙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2025年,湖南将加力推进“五大标志性工程”建设,全力实施科技创新赋能攻坚,持续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加快科技强省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湖南研发经费投入达1283.9亿元,投入强度2.57%,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800亿元,增长超20%。12个主持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通用项目获奖数居全国第7。
2024年,湖南成立省委科技委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科技强省建设部署安排。同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科技大会,出台了科技强省建设《意见》及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湘江科学城建设等专项政策文件。
一年来,湖南持续推进“五大标志性工程”建设,湘江科学城新落地研发中心项目30个,“4+4科创工程”取得重大科研成果40余项,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新增研发机构1178家,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工程建成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山海”数字文博大平台。
一年来,湖南“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累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70余项。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7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3万家。全年新认定32家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5家企业创新联合体、20家中试基地。出台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二十条措施,全省高校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56%,本地转化率超过50%。建设银行等14家合作银行累计为全省超7800家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超210亿元,发放各类科技贷款超6200亿元。
一年来,湖南优化实施“芙蓉计划”科技创新人才类计划,支持顶尖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项目492项。全年新选派600名省派科技特派员、736名“三区”科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选树百名湖湘工匠,助力高层次技能技术人才培养。长株潭自创区实施新一轮提质升级行动,长沙高新区、株洲高新区、湘潭高新区人均技术合同成交额居全国前20强。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21项改革事项全面落实,推动配套出台完善科技激励、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等政策文件10余项,有效激发创新动力活力。
2025年,湖南将具体将着力从十方面布局重点科技工作,包括推动“4+4科创工程”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产出转化高质量成果;推动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引育用好各类研发中心;推动湘江科学城引进研发中心项目20个以上;推动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工程推进文化大数据中心等标志性项目建设,推动音视频、数字文博等产业创新发展。
湖南将加快组织实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推动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体系化部署,实施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约10项和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约200个;建设科技成果进场交易平台,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推动新产品新技术新场景应用示范。
湖南将优化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政策体系,力争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增长10%;开展科技保险试点,推动设立金芙蓉科创引导子基金,用好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
湖南将优化芙蓉计划科技创新类人才项目体系,支持领军人才约100名、创新团队约100个、青年科技人才500人以上,力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稳中有升。深入推进“湘智兴湘”,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湖南将实施长株潭自创区提质升级行动,争创国家高新区和农高区,支持推广“长沙研发、全省转化”的“科创飞地”模式;实施省市联合科技攻关项目,优化配置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精准服务市州、县市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此外,湖南还拟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深化科技交流合作,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环境,以及扎实开展“十五五”规划研究编制。
另悉,今年湖南还将启动深化科研经费零基预算改革,统筹建立大事要事保障机制,纵深推进科技创新高地建设。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