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市州动态

让中草药更好服务民生的善举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12-09-13 00:00 【字体:

在平江县板江乡流江村的山路上,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比划着、叙述着:“这是野生家苎麻,有活血、止血、安胎的作用。这是佛耳草,能够止咳化痰,清明时节还可以做成粑粑吃。这是阴行草,又叫黄花茵陈,能治黄胆肝炎。这是姜花,又名野姜花,是蘘荷科草本植物,其茎嫩芽可以做菜吃,炒肉炒辣椒炖鱼都行,而且有通便的作用。”老人旁边,有十几位青年人在认真的聆听,并不时发出询问。这些年轻人中,有大学大学老师、有乡村医生、也有中草药爱好者。在三四百米的路上,老人居然说出了上百中草药。这是912日上午,发生在湖南省中草药识别科普示范基地师资培训班开学仪式后的一个生动场景。

亘古至今,我国人民就善于利用中草药治疗疾病。“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广为流传,也充分说明了中草药历史渊源的厚重。从扁鹊、华佗,到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收集的1892种药材,中医药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近百来,由于西医的传播,中医、中草药少了往日的繁荣,呈弱化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解放初期,全国中医从业人员为57万,西医为4万。现在的统计是,西医为400万,中医仅30万,而不使用西医的纯正中医只有4000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湖南省科技厅批准建立了由岳阳市古今医药研究所兴办的,设立在平江流江村的省级中草药识别科普基地。为了充分发挥科普基地的示范带头作用,让中草药文化得以传承,让中草药资源得以利用,让中草药更好的服务民生,岳阳市古今医药研究所在市科技局的指导下,决定办一期为期七天的中草药识别师资培训班,邀请湖南医科大学中药系资深老教授、知名老中医李钟文亲自授课,面对面、手把手地教出一批师傅。教授参加过《中华本草》编辑工作,认得近4000种药材,堪称湖南中草药识别之王。据教授介绍,流江村的山水之间,他认得的至少有600种以上的中草药,确实是个中草药识别科普基地的大课堂。岳阳市科技局负责人要求,参加学习的学员珍惜机会,认真学习,掌握真知,积极实践,让中草药更好地服务社会,为发扬光大祖国的中医药文化做出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让中草药更好服务民生的善举

992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