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市州动态

科技特派员引领菇农致富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09-03-12 00:00 【字体:


  2008年,江华县科技局的何进钧、周世英、唐民好、蒋健林四位科技特派员结合该县的实际情况,将食用菌产业化项目作为工作重点,指导今年食用菌发展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首先,对全县食用菌发展状况进行调查摸底。通过对菌场及销售市场的调查分析:该县发展食用菌有一定的优势,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进入市场的食用菌产品品牌有10多个,过于杂乱,不能树立知名品牌和形成地域优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尤其是当前处于产业发展初期。二是产品的运输也是一大问题,原来基本上是靠搭大巴车发货,既麻烦,需送货、接货,费用又高,每件12元以上,效率还低,每次只能发一、二十来件。三是食用菌种植材料进货渠道过多,造成了菇农费用、时间、精力的很大浪费。四是种植品种较单一。
  然后,实行“三个统一”。既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运输。统一的商标为“冯河”牌,现已注册成功,拿到了国家商标局的证书;包装袋及封口胶为现菇农使用的样式;产品运输从菌场直达广州销售市场。到目前,中心共免费为菇农提供包装袋约20万个,包装箱封口胶3000个,组织专车发货17000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再就是为菇农提供进购棉壳、袋膜、机械等生产物资服务。四位科技特派员共同筹措资金3万元,组织购进了装袋机、袋膜、消毒盒等设备及材料,到目前,共进购棉壳500吨,袋膜10吨,约300万只,扎草机20台,装袋机15台及一些其它物质。
  四是加强对外交流,注重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及资源的开发利用。主持举办了全县食用菌种植大户培训班,邀请湖南农大食用菌种植专家夏志兰教授来讲课并进行现场指导,培训人员120人,进一步提高了广东种植户的技术水平,并引导发展年种植3万袋以上的新户2户。多次到广东销售市场与销售老板进行交流洽谈;到省食用菌研究所学习,征求专家的建议;赴中国食用菌之都的福建古田县考察学习,与古田县的食用菌办达成了一些品种、技术、项目开发的合作意向,并从古田引进了少量的茶树菇进行试种,取得了初步成功。
  五是积极开展救灾工作。针对今年2月份的冰雪灾害,参照上级科技部门的救灾办法,下到各食用菌场指导菇农开展抗冰救灾工作,有效地提高了菌场的产量和收入。特别是今年6月13日,江华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水灾,冯河沿岸多个菌场被洪水浸泡。灾情发生后,他们立即起草了食用菌科技救灾补损办法,下发到受灾菌场,下到部分受灾菌场帮助清除污泥、进行消毒,及时指导抢救受浸的棉籽壳等种植材料,并指导修理被洪水浸泡过的冷库压缩机,以防内部腐蚀而损坏,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受灾菌场的损失。
  下阶段他们要做的工作: 一是开发销售渠道,开拓销售市场。随着产业的发展,规模的加大,产品数量的增加,销售不能局限于广州一个市场,计划开拓一些广东其它城市的市场,或者进入二级市场,如配送中心,超市等,或者争取出口外销等渠道。运输的统筹安排,相关信息统计、分析、发布,资源的整合利用等。二是进一步提高“冯河牌”品牌的知名度,提升江华食用菌产业的声誉和影响力。在保证产品质量、数量的情况下,通过各种形式鼓励菇农使用“冯河牌”商标和包装;鼓励市场老板对江华食用菌的销售和宣传。三是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推广。现蒋新秀已从大连引进两台液体菌种机,随来的技术员将进行技术推广。中心将会不断邀请协会聘请的技术员或外面的专家对菇农进行指导培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减少风险,提高效益。同时,将会选择引进几个新品种或珍稀品种进行试种。加强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科技特派员引领菇农致富

9927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