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市州动态

2006年邵阳市科技工作大盘点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09-03-12 00:00 【字体:


   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强劲增长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有望实现产值32.4亿元,利税3.2亿元,出口创汇210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6%、21%和81%。全市经认定的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0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28个,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7家,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已达200家。
  农业与农村科技工作成效明显
  全年共获得农业科技成果9项,有15个农业科技项目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计划。全市已建立具备一定规模,科技含量较高,辐射效应较强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个,各类农民科技合作组织1680家,其中各类专业合作社1390家,专业协会290家。全年共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60余项,获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科技工作的显示度有了进一步提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科技大会精神,优化科技发展环境,明确"十一五"科技发展目标任务,2006年,由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科技大会上,出台了《中共邵阳市委、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加强自主创新,推进邵阳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决定》,颁布了《邵阳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颁发了首届邵阳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和2006年度科技进步奖。同时,科技工作在全省的地位有了进一步提高,在全省科技大会上,市科技局被评为全省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预计今年我市将有33个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各类科技计划,争取上级资金有望达到499万元。安排市级科技计划项目59个,资金250万元。
  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由湖南省科技厅下达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高强高韧新型铝合金研制》。该项目通过对传统铝合金的成份和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研制出高强高韧新型铝合金,与普通铝合金相比价格相差不大,但性价比却大大提高,不仅军工部门欢迎,民用也能接受,产品替代进口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因此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连续三年重点支持湖南甾体化学品有限公司开发激素类医药中间体系列产品,取得多项成果,其中醋酸诺孕酮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工艺合成路线属国际首创,已具备产业化开发条件。建成一条年产4000kg的生产线,可以形成年销售额过亿元的规模。产品主要销往国外,有稳定可靠的市场。醋酸诺孕酮以黄姜为主要原料,可促进我市黄姜种植及深加工,形成产业链,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重点支持湖南圣昌玻璃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超薄玻璃生产工艺研究,企业通过与美国福斯贝尔公司、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合作,开发出了0.7mm、0.8mm、1mm规格产品,其中0.7mm超薄玻璃属国内首创,0.8mm、1mm超薄玻璃属国内领先,产品用于信息显示器基片,手机、手表、仪表面板,可替代进口,并已出口到国际市场,年产值可达到1600万元,利税200万元。
  重点支持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选择了邵阳维克液压有限公司、邵阳资江恒远水电设备有限公司、邵阳宝东纸业有限公司进行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自动化控制、信息化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据统计,信息化建设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年新增产值7000多万元,平均缩短产品设计周期60%,提高产品合格率15%,降低生产成本600万元,各项报表、计划的速度提高了60%。信息化的应用示范对我市传统制造业企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市李文食品公司从美国引进"桔片系列"加工生产新技术与先进设备,柑桔年加工能力达4万吨,大大提高了我市柑桔加工能力,带动了我市柑桔产业发展。
  从广西引进罗汉果种苗和种植技术,开展罗汉果种苗的组织培养和种植试验与示范,今年在全市试验示范面积3000多亩获得成功,为农民增收找到了一条新路。
  湖南合力热电有限公司承担的"旋风式干式除尘系统"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除尘效率高达98%,烟气排 气量达到环保要求,每年可减少粉尘排放4800吨,回收粉煤灰8万吨 ,年直接经济效益200万元,环境效益更为可观。
  科技宣传与科普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年来,围绕广泛深入宣传贯彻全国、全省和全市科技大会精神这一主题,科技宣传工作力度明显加大。全市科技大会召开前夕,市科技局与邵阳日报、邵阳晚报、邵阳电视台新闻频道、公共频道、邵阳广播电台联合组织10名记者,深入到中南制药、神风动力、海纳化工、达力电源等13家科技企业进行采访并在这些媒体上进行了连续报道。其中在邵阳电视台新闻频道的邵阳新闻联播中开辟了一个专栏--创新邵阳,播出了12期;公共频道在新闻眼中开辟专栏--兴企之路,播出14期。《邵阳日报》连续多次在头版刊发科技工作专题文章,同时还在该报开辟专栏--科技纵横,宣传科技法律、法规和政策,报道科技工作的新经验和新成绩。值得欣慰的是,在今年7月17日的《湖南日报》B版上,对我市科技工作进行了综合报道。
  实施科普惠民、科普惠农行动计划,把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以"实际、实用、实效"为目的,以科技为依托,因地制宜,立足区域资源,开发新的产业。今年组织各县(市、区)科技局新建罗汉果栽培示范基地12个,种植试验获得成功,罗汉果产业初具雏形。组织各方力量开展经常性的科普集市和科技下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全市有2000多人次的农业科技和医疗卫生专家参加了科技推广宣传服务队,发放资料20万份,为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800多个。科技活动周活动推陈出新,除了与往年一样在主要街道、集镇设置科普咨询点、科普展板、专家义诊服务、散发科技资料外,还在活动主场举行了"青少年科学素养养成教育活动",10余所中小学校2000多名学生参加了宣誓、签名活动,同时在市科技馆举办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型展览和《邵阳市科技工作成就展与科技成果展览》及《邵阳市发展成就展》,参观人数达1万多人次,对增强全民科技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知识产权、防震减灾、科技信息等各项科技工作取得新成绩
  2006年全市完成专利申请量400件,同比增长30%,实施专利60件,新增产值6亿元。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申请专利积极性明显提高,仅湘窖酒业一家申请专利就达163件,全市出口企业在6~8月3个月时间内申请专利达65件。
  地震工作狠抓地震监测预报网络建设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全市已建成地震前兆监测台站3个,群测群防工作站69个,出台了《邵阳市地震应急预案》,完善了地震工作机构,健全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制度。
  科技信息工作重点抓好网络平台和信息资源建设,科技信息港信息流量进一步加大,开发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邵阳市科技成果数据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2006年邵阳市科技工作大盘点

9928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