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龙须草及深加工产业 实现科技富民强县
衡阳县是农业大县,农业人口97万,耕地面积80余万亩,而长期处于荒芜状态的紫色页岩山地面积达30多万亩。如何高效开发利用紫色页岩山地资源,是提高衡阳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当地政府和农民的迫切愿望,发展龙须草产业,形成种植加工产业链,是衡阳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发展、培育地方特色产业、实现富民强县的新途径。
紫色页岩号称“红色沙漠”, 紫色土富含磷、钾,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极少,种植油菜、蚕豆,收益甚微。而龙须草耐旱、耐瘠薄,在紫色页岩地区生长良好,磷、钾对龙须草的生长和提高品质均有促进作用。
龙须草是目前为止唯一能替代木材的优质造纸原料,其纤维含量和品质与木材相当,并优于湿地松、杨树、桦树和毛竹等。“紫色土龙须草速生丰产栽培技术”、“龙须草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由衡阳市龙须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西渡纸业有限公司、泰格林纸业集团等与湖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等合作研发成功。通过省科技厅成果鉴定,其研究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为紫色岩水土流失重灾区生态环境快速高效恢复重建、当地农民增收和造纸业持续发展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龙须草种植投入少、见效快、受益时间长、经济效益显著。种植龙须草,每亩投入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200元左右,种植当年即可受益,第三年起亩产干草1.5吨以上,售价1000元/吨以上,且一次种植,可连续收割20年左右。管理十分简便,病虫害影响少。
近八年来,已在西渡、栏垅、长安等15个乡镇种植,群众种植龙须草的积极性高,全县紫色页岩地区70%的村都要求种植龙须草,涌现出一批大户承包的经营联合体,有近400户承包大户,租赁了8万亩荒山建起了龙须草生产基地,为农民带来近6000万元的收入。
今年,衡阳县组织“龙须草丰产栽培技术及深加工产业示范项目”申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省科技厅已上报国家科技部评审,有望实现衡阳县申报国家重大专项零的突破,龙须草产业逐步做大,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