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项工作   >  自科基金   >  经验与成果

2010年度创新研究群体基金项目取得丰富成果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12-12-07 00:00 【字体:
9月14日,基金办根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湖南大学组织对2010度创新研究群体基金项目开展中期检查,作为省基金资助额最大的项目类别,创新研究群体基金项目的研究进展备受关注。今年首次邀请基金委员会委员参与项目中期检查,湖南大学副校长曹一家、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匡乐满作为省基金委员会委员出席中期检查会议。省科技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姜郁文率基金办全体成员出席。湖南大学何晓晓主持的“基于纳米生物技术与分子工程的生命信息获取”、湖南师范大学刘少军主持的“多倍体鱼的研究和应用”、湖南大学曾光明主持的“城市生活垃圾好氧堆肥中微生物行为及其控制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湘潭大学黄云清主持的“微分方程数值方法及应用”四个2010年度创新研究群体基金项目汇报了研究进展情况。自立项以来,在依托单位的支持下,各群体以负责人牵头,骨干成员分工合作,瞄准前沿领域,健全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式,实现资源共享,超额完成了阶段目标,其中湖南大学何晓晓带领的群体开发了多种新型生物分子识别探针,发展了多种生物传感新方法和新技术,构建了相关生物传感技术平台;共发表SCI论文25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0的11篇,获得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发明专利授权3项,申请发明专利5项;以项目为基础,获得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资助共计1032万元。湖南师范大学刘少军带领的群体在项目实施期间承担了22项国家、省部级课题,总经费为3646万元,在国内外发表高水平论文11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湖南大学曾光明带领的群体在堆肥微生物降解行为机制研究方面,开发出提高堆肥效率的新型高效菌、复合菌剂及相关的生物活性酶,发表50篇高水平SCI论文、申请28项国家发明专利和2项国际发明专利,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 项,培养20名硕士生、12名博士生。湘潭大学黄云清带领的创新研究群体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新增国家级项目18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培养博士21人,培养硕士95人。各创新研究群体都表示要在下阶段研究工作中负重加压,严格按合同要求完成研究任务,力争在明年按时通过验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2010年度创新研究群体基金项目取得丰富成果

9903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