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石化依靠科技创新提速结构调整
己内酰胺单月产量4次刷新纪录,10月份再创新高,达17389吨,优级品率超过90%,成为巴陵石化主要盈利产品之一。该公司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己内酰胺成套生产新技术,不仅收获了现实效益,也为“十二五”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目前,该公司正实施技术改造,将己内酰胺年产能由14万吨扩改至20万吨,同时也将代表中国石化,与浙江恒逸集团合作,异地建设年产20万吨的同类装置。此前,中石化石家庄化纤公司也采用该技术用于己内酰胺装置的扩能改造。
绿色环保的己内酰胺成套生产关键技术开发,是公司十一五技术创新的突出亮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彰显了产学研结合的实力。今年前10个月,巴陵石化整体盈利突破3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技术创新对效益的贡献率超过五成。依托锂系聚合物、环氧树脂、己内酰胺和商品环己酮、化工型炼油和煤气化五大技术战略平台,该公司在规模、品种、质量、成本等方面放大技术创新优势,凸显了自主技术创新的竞争力。扩改后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年产20万吨SBS装置改造、年产2万吨SEBS装置改造、年产10万吨环己酮装置改造等项目,都已创造了良好效益。
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是巴陵石化近年来的主攻点。锂系聚合物是他们的支柱产品,一度靠“当家花旦”SBS“单打独斗”。着眼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他们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瞄准全球同行先进的水平,不仅将SBS生产装置的产能扩大,还同步开发并组织SIS、SEBS等高附加值锂系聚合物的工业化生产,成为国内同行的风向标。如今,不仅SBS新品不断,SIS产品占据国内八成以上市场,SEBS也在医用等新兴应用领域迈进。
技术创新提速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巴陵石化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坚定了方向。该公司以沿海炼化一体化企业为标杆,明确了建设国内最强的非乙烯精细化工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主动调整结构,主动转变增长方式,实施包括2009至2011年三年环保综合治理的规划,“一年治废水、两年治废气、三年治废渣”的阶段目标稳步实现。2008年,公司COD排放总量是3000吨,2009年降至2000吨,今年完全可以控制在1500吨以内,未来还要进一步降低,压缩到1000吨以下。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