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媒体关注

长沙“研”值①|一场“完美联姻”的双赢答卷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7-22 08:57 【字体:

编者按:2023年6月,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岳麓峰会提出“把长沙打造成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两载奋进,长沙以创新为核,加速锻造闪耀世界的“研”值新名片。从实验室“从0到1”的突破,到产业链“从1到N”的裂变,这里正以“惟楚有材”的底气,书写科技立自强的时代答卷。

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急迫、协同、笃定——3个词,浓缩了夏昕对4年多前参与巴斯夫与杉杉股份跨国尽调时最深的印象。

2021年,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与杉杉股份在湖南湘江新区合资成立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双向奔赴的默契中,从启动尽调到签约完成,仅用时半年,不仅创下当年湖南引进外资规模的纪录,更被双方誉为一场“完美的联姻”。

一方是拥有百年积淀、技术雄厚的全球化工巨擘,一方是坐拥全面产品链与规模优势的中国锂电先锋。如今,湘江畔、麓山下,当蓝白色自动化产线高效流转,已任职巴斯夫杉杉首席技术的夏昕评价这一强强联手:“清晰可见,这是一份双赢答卷。”

巴斯夫杉杉专注自主研发,致力于创造正极材料化学新作用。

富锂锰基,这是锂离子电池领域的“明星词汇”,也是这张答卷上一道亮眼的关键题。

凭借超高容量、良好的安全性能、较强的成本竞争力及广阔的应用前景,富锂锰基材料被业界视为下一代电池突破的关键方向之一。然而,从被发现以来近30年的研究探索中,它却始终未能跨越商业化应用的门槛。其中,“低压实密度”导致的体积能量密度不足,严重制约了其在电动汽车等空间受限场景的应用,正是横亘在产业化道路上的核心“卡脖子”难题。

“起步时,我们都觉得不可能突破。”夏昕坦言,“但合资带来的协同效应改变了局面。”

双方团队迅速将各自优势深度互补融合,高频次的跨时区视频会议、频繁的实地人员互访以及无数次技术路线的迭代探索中,凝聚着跨国团队4年多协同攻坚的心血,富锂锰基材料从实验室迈向应用的进程被大幅加速。

“如今已经获得头部客户的优良反馈。”夏昕介绍,通过关键技术突破,巴斯夫杉杉基本实现高能量密度、长循环的高电压富锂锰材料的技术定型,最快年底即可应用于电动汽车等领域。届时,富锂锰基将有望成为继磷酸铁锂、三元锂电池之后的第三种主流动力电池解决方案,将有效缓解行业对镍、钴等关键金属资源的依赖。

湘江之畔的“中外联姻”,不仅带来全球运营、快速创新、资源共享的竞争力优势,也让源自中国的技术方案与产品深度融入并反哺全球产业链。

巴斯夫杉杉电池研究院大楼。

在被誉为“黄金屋”的巴斯夫杉杉电池研究院大楼内,集聚了来自全球电池技术领域的行业专家和研究人员。这里是巴斯夫在中国唯一的电池正极材料研发中心,拥有4个行业领先的实验室、近70台套先进设备及完整的实验室中试线。在这里,科技创新成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应用前沿。

在钴酸锂领域,巴斯夫杉杉通过首创的原位掺杂技术解决了高电压下结构塌陷的难题,率先在业内推出4.45V钴酸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领域。

在三元材料领域,针对新能源汽车长续航需求,创新引入高熵结构,有效解决超高镍三元材料的动力学较差以及结构衰变的技术难题。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高性能电池的主要路线,巴斯夫杉杉相继开发富镍固态电池用三元材料,通过特殊的快离子导体包覆,突破性地解决了正极材料与电解质的界面不稳定性难题……

巴斯夫杉杉电池技术中心测试员对正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检测。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巴斯夫杉杉考察时强调,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是企业不断成长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如今,巴斯夫杉杉以科技创新的“火把”,持续点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将电池材料研发不断推向新高度。

目前,巴斯夫杉杉正极活性材料(CAM)年产能已达到约十万吨,产品矩阵覆盖镍钴锰/铝酸锂、锰酸锂、富锂锰、钠离子电池材料、固态电池材料等近百个型号,手握三位数的发明专利。同时依托巴斯夫的全球化平台,这些凝聚中国智慧的高附加值、低碳足迹产品正加速走向世界,让全球合作伙伴更深入地认识并信赖“中国智造”。

湘江的风往来不止,见证着这场“1+1>2”的行业佳话。这场跨越国界的“双向奔赴”,不仅生动诠释了不沿边、不靠海的湘江新区迈向全球化的坚实步伐,更以其澎湃的创新活力与开放姿态,向世界证明:内陆腹地,同样能成为引领产业变革、深度链接全球的开放前沿。

当源自德意志的严谨智慧与湖湘大地的敢为人先,在“黄金屋”的灯火里交织,那些勇于携手、敢于创新的奋楫者,便在这奔涌的时代浪潮中,将合作的力量锻造成突破瓶颈、引领未来的关键钥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长沙“研”值①|一场“完美联姻”的双赢答卷

3374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