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基金二十周年专题: 湖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李贵:冷行业 热科学——我的自科基金申报之路
2012年12月,我接到院科研处通知,我的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经通过专家评审成功立项了。关于这个基金项目,我已经申报三年,心中激情以退,但当我看到省基金批复的公示信息时,心里很高兴。我想在这里把自己的申请经历回顾一下,也算是总结经验,以促进更好的未来。
说起省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第一次申报是2010年度,那会刚硕士毕业加入正式上班行列,那时自己既不具备高级职称,也没有博士学位,更惭愧的是,当时的第一作者文章只有2篇而已,而且还是植物组培方面的,跟所申报的项目没多大联系。当时所长让我单独申请,经过近一个月的资料收集、文献查询以及材料编写,终于写好了名为“尾矿区重金属原位阻截机制研究”的项目申请书,那时才开始对基金项目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到承担基金项目与否,基金项目的多少代表了一个单位基础研究的整体实力,当时对能申请到基金项目的老师、专家非常崇拜。申请书提交时,因是第一次自己申请,心里充满着希望与期待,然而所长告诉我,别太放心上,自然基金是很考验写作能力和知识水平的,作好石沉大海的心里准备吧。
果然后来的结果印证了所长的话,尽管自己认为很努力,但是很可惜,项目没有得到评审专家的一致通过。按照省基金委网站反馈的评审信息,从评语上看,专家们基本上还是持肯定意见,否定的专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知道结果时虽然有点难过,但是想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查资料、总结、撰写,对自己所作的方向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感觉还是很有收获的。
第二年我接着申报。经过第一次申请的经历,加上对专家们建议的反复咀嚼,到这次申请时,我的想法更丰富了。在选题时,仍然紧扣植被恢复以及生态修复的主题,把研究内容围绕在一个核心之内,并尽量使研究方案简洁、一目了然。项目最终命名为“速生木本植物对重金属Pb、Cd积累迁移机理及调控机制研究”,然而由于院里名额的限制,最终都没有呈报上去。当时心里有些失望,但是想想就当为下次做准备吧,这些努力还是有价值的。
算起来这次是第三次申报省自科基金了,在这之前,虽然参与很多项目,但多是片段的局部的,基本上都是跟着所长一起整整材料做些实验室的工作等,别无其他项目申请和主持的经验。因此对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展把握的还不是很全面,特别是在创新点上还很薄弱。万事开头难!因此,在总结前面失败的经验,查漏补缺绞尽脑汁写完初稿之后,还请所里的老师帮我修改,前后讨论了几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精简和提炼,再次查阅了一些新的中外文献资料。其实基金项目申请书撰写的过程,也是我对自己研究的课题逐渐深入了解的过程,以至于最后版本的关键点、创新点,都是在准备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提炼出来的。最后,还请所里专家再次审阅了全文。该专家非常热心,百忙之中却又不厌其烦,其中给我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及建议。
这次申请最终得到了省基金委的资助。虽然3万元的研究经费不多,但是对于刚在科研道路上起步的我而言却显得非常重要。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项目申请书的撰写,不断提炼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对于日后科研工作有无法估量的影响。自己申报基金项目的过程中,体会到项目材料要符合主流,申请就相对容易得到认可,经费也多,另外,如何说服评审专家显得至关重要。
林业是一个绿色的行业,没有时尚的外衣,没有华丽的高跟鞋,但是我却如此的钟爱,感谢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给了我一个释放激情的平台,打开了一扇科学的大门,让我可以畅游其中。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