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项工作   >  自科基金   >  经验与成果

着力提升“第一要素”——论自然科学基金与创新人才成长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12-12-07 00:00 【字体:
 湖南大学          朱箐兰   
 

引  言

为促进我国基础研究持续稳定地发展,198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93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相继成立。实施科学基金制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进科学民主管理的一项成功实践,是尊重和保护科学家的首创精神、推动基础研究发展、不断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举措,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人才”是科技竞争的第一要素。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特别是培养和造就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成为决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实施科学基金制以来,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择优资助了大批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工作,一大批科技人才在科学基金项目研究中成长起来。实践证明,科学基金已成为我国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和重要途径。

 

一、自然科学基金为科技人才培养提供了基本保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实施科学基金制以来,基金委围绕识才、聚才、育才和用才,从加强资助、完善管理、优化平台等多方面着手,全面部署,积极统筹,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

1、资金保障有力

(1)资助额度加大,资金来源多元化。科学基金培养人才主要是通过对项目及科学家个人的资助来实施的。近年来,国家和地方自然科学基金委从全国和地方基础研究布局出发,加强战略筹划和科学预测,根据基础研究发展的需要,一方面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对科学基金的投入,另一方面引导社会资源注入基础研究,为人才培养的全面实施提供经费保障。

(2)资助方式多样,资助体系不断完善。在基金委的人才资助体系中,先后设立青年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基金和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资助体系与海外人才引进链条。至此,形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学基金人才资源平台。

在此平台上,基金委充分发挥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的学科建设和基地培育功能,青年科学基金的育苗功能,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激励功能,创新研究群体的导向功能,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基金的吸引功能,使不同资助项目类型协同发展、相辅相成,在培养后备人才、造就拔尖人才、吸引海外人才、促进合作研究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为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

2、制度、管理保障完善

随着科学基金投入和基金申请量的不断增加,为确保用好基金,引导、激励科研人才在竞争中不断创新、全面成长,基金委建立了决策、咨询、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管理体制,通过先进、合理、科学的管理模式和规范的执行程序,为提升科研群体整体素质提供了制度保障。

(1)规范业务程序。在资金管理方面,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建立健全财务内部制约机制,完善计划和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保障资助经费准确、及时、安全拨付。

在评审管理方面,按照《条例》上的评审原则,改进评审方式,完善专家遴选原则和评审标准,明确学科评审和通讯评议的工作定位,规范评审程序;建立集体讨论送审的决策机制,注重甄别和保护有创新思想的非共识项目;规范同行评议意见反馈;加强和规范利益冲突管理。

在成果管理方面,建立适合基础研究特点的科学基金绩效评估体系;完善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报送与登记制度,注重科学基金资助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的集成和宣传,建立成果管理信息发布系统和成果展示平台,促进基础研究学术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2)优化公共服务。营造人性化的管理氛围,简化管理程序, 减少管理环节, 努力减轻获资助者的负担;加强信息化建设,协调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供高效、便利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换机制,提供主动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促进信息互动;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沟通与反馈,促进管理人员、项目申请者和受资助者之间的合作。

(3)构筑交流平台。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推动科学基金项目研究的学术交流;促进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结合,提高科技条件平台的利用率;充分发挥科学基金的黏合与辐射作用,推动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合作,引导社会资源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另一方面,积极拓宽国际合作渠道,促进政府组织间的交流;支持科学家积极参与实质性、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加强国别政策研究和顶层设计,明确优先领域和资助重点;完善资助格局,加强国际合作项目管理,积极组织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和双边、多边协议合作项目,有选择地支持科学家共同发起或参与国际大科学研究计划。

(4)建立有效监督。加强对科学基金申请、受理、评审、实施等环节的监督,维护科学基金制的公正性;建立不端行为预防和惩戒体系;开展资助项目抽查审计工作;强化项目依托单位的监管责任,保证科学基金项目实施中的真实性与合规性。

 

二、自然科学基金推动人才素质全面提升

培养高层次的科研人才,需要从多方面提升其综合素质。在此方面,科学基金发挥了资助、引导、带动、示范等作用,使科研人才培养取得了明显成效。

1、激活原始创新

创新是科技人才的核心品质。激励创新是科学基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二十多年来,科学基金对科学前沿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予以长期、稳定的支持,从调动科研工作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要求出发,完善资助模式,在营造宽松的科研环境的同时,促进了学科交叉与融合,使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方向和科学目标有了不同程度的深入和提高,为培养和孕育原始创新力创造了重要条件。

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1年,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析化学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九五”化学计量学重点项目及“十五”计量分析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基金和面上基金项目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课题。在科学基金的持续资助和支持下,该实验室以多学科前沿交叉渗透为优势特色,在取得一系列原始创新成果的同时,亦成为我国纳米生物学、分析化学领域重要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近年来,该实验室重点开展了在纳米和单分子水平上的生化分析方面的研究,形成了新的学科生长点,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和重要成果。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研究方面已成为国内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研究的中心之一。生命科学中的新分析技术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工作的系统性和创新性方面均处于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地位,部分研究成果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化学计量学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并步入了国际先进行列。凭借全团队出色的创新能力,该实验室近五年所发表的SCI源刊物学术论文逾500篇,所发表的学术论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居国内同类学科前列。近年来该实验室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国家教委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等多个奖项。

如此活跃的创新局面的出现,得益于科学基金的创新导向。科学基金资助下的多学科背景团队有利于人才从更高的层面、更宽的视野,借鉴、利用其他学科的方法、成果和技术解决自己研究领域中的关键性难题,从而刺激创新,为自身所在领域的学科发展提供原始性、建设性的新思维与新方法。

从该实验室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可以看到,在科学基金引导下形成了以学科交叉、渗透和整合为特色的创新平台,对青年科研人才的成材与成长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这为整个科研团队人才资源的接继提供了有力保障。“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对象何晓晓教授,主要从事纳米尺度上的生物分析化学研究,2003年获湖南大学分析化学博士学位,先后主持并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生物纳米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取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2006年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等多项荣誉。何晓晓教授目前已是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该实验室中另一位青年骨干羊小海教授也是“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他主要从事纳米和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分析化学、光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研究。他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1项、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2项,并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等多项研究,在权威和核心刊物以及重要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2003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入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他现在已成为博士生导师,还担任了生物纳米与分子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主任。

诸多科技人才成长的事实证明,自然科学基金在助力创新性人才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为人才的原始创新提供了资金、制度上的支持,更以其人性化的管理氛围,宽松的选题条件,为科研工作者营造了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而其对于交叉、边缘、新兴学科研究的支持和鼓励,则进一步提升了科研人才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获资助的个人在科学研究和事业成长方面都取得了较好进展。

2、拓展国际视野

多年来,基金委营造了良好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环境,形成了科学基金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格局,为基础研究发展构建了良好的国际合作平台。获得资助的科学家通过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不仅带领团队向海外优秀科研群体学习了领先的科学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了其先进的科研管理经验,还增强了自身及团队的全球化战略意识,使整个群体有勇气、有信心、有谋略地参与全球竞争。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光明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共5项,国家科技部863高技术计划重点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项目2项、中德环境合作重大项目1项、中加环境合作重大项目1项。其研究项目——“堆肥环境生物与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他与该院袁兴中副教授共同负责的项目“废塑料裂解炼油的理论、方法及示范工程”获2003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事实表明,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使科研人员更有条件关注和掌握国际同行的最新成果,相互借鉴和学习。不少科研人员正是凭借科学基金的帮助才有机会走出国门,走上国际论坛的讲坛,使研究成果进入世界一流的学报,与世界科技的顶尖人物切磋探讨。与此同时,科学基金亦使中国科学家的风采和实力得以向世界展示,相当一部分源自我国的学术研究和研究成果已经融入世界知识体系,形成了与国际学术界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互为补充的格局。

    3、树立责任意识

现代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受“双力驱动”,即:既有来自科学系统自身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内部需求动力,也有来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动力。开展基础研究的目的,已逐步从单纯满足科学家深化对自然现象和规律认识的兴趣,转向更加注重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在自然科学基金的这一倡导下,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正积极主动地担此重任,并将服务人民、强大我国科研实力作为科研乃至人生的奋斗目标。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罗胜联教授是2007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湖南大学“985”工程首席科学家,他在进行科研上的自由探索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将自身研究与关系国计民生的科技难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罗教授为第一完成人的“有色金属工业重金属废水重复利用综合技术研究”项目,解决了有色金属工业重金属废水长期不能回用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废水在有色冶金生产过程各个工序中的回用,使废水总回用率超过90%。目前该技术已在株洲冶炼集团、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等8个全国最大的有色工业企业中应用,依托研究技术还同时建有2个环保工业企业,这一切不仅大大减轻了重金属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每年能节约用水1亿吨,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样是2007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学院院长、湖南大学国防工程系统前沿计算技术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的韩旭教授当年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回国的初衷,便是想把成果带回自己的国家。近年来,他带领团队致力于加强CAE共性基础理论和计算方法的研究,旨在使我国汽车CAE技术达到智能化、工程化和实用化的领先水平。他回国之初,是科学基金帮助他确立了研究方向,促成其科研起步。目前,韩教授所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973子项目、国防973子项目、国防科工委“十一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武器装备预研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直接服务于提升我国国防建设和综合国力。凭借出色的科研成绩,韩教授获得了2006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2006年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实践表明,在自然科学基金长期倡导和支持的“瞄准学科发展前沿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并重”这一理念的影响下,许多优秀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在科学基金这一平台的支持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仅取得了科研事业的长足进步,更成长为了各自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4、打造领军群体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自然科学基金的一些项目(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设立伊始就重视和强调研究队伍的合理布局,把形成良好的研究团队作为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目标。拔尖的科研人才不仅要致力于自身科研水平的提升,还肩负着凝聚和带动团队的重任。实践证明,在我国,几乎每一位科研领军人物的成长都离不开科学基金的支持。从萌生一个新的科学研究设想到开辟出一个新领域,到领衔一个团队、拓展一个梯队,从而全面开展科学问题的总体探索,有力地推动了高层次学科带头人的成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着力提升“第一要素”——论自然科学基金与创新人才成长

990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