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一、基 本 情 况
华容县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岳阳市西境,因战国时楚灵王建章华台,筑容城而得名,建县已有2000多年历史。区位上连接两省、汇通三市,是湖南省岳阳市、益阳市和湖北荆州市的结合部,古称“川原要会、湖湘名区”。全县现辖20个乡镇、447个村场(居委会);辖区总面积16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2万亩;总人口73万,其中农业人口45万。1996年5月我县被列为湖南省首批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3年升格为湖南省首批可持续发展示范区;2008年2月,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我县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按照《湖南省华容县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结合本地实际,通过狠抓生态环境保护、血吸虫病防控、文明县城创建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可持续发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以湿地资源保护为重点,小集成洪泛区按照省级生态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坚持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并举,物种资源已得到全面恢复,逐渐凸现出生物的多样性特征。血吸虫病防控方面,重点组织实施了湖区血吸虫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项目,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由2007年2.3%降为2010年1.92%,家畜感染率由2007年2.9%降为2010年2.13%,全民血防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现代农业建设方面,重点组织实施了华容河综合治理、洞庭湖二期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推广减灾避灾生态农业模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县已有18家企业、26个产品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论证和产地论定,59种农产品先后获得省级以上荣誉,8种农产品被评为有机绿色食品,华容芥菜、华容黄白菜苔、华容芦苇笋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插旗菜业“插旗”牌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新型城市化建设方面,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县城的整体目标,启动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县城安全饮水等一批重点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了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新型工业化建设方面,光伏电子、酒类食品、生态纺织、医药卫材等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2010年12月湖南省科技厅正式批准我县组建“湖南省棉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千家万户,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不断扩面;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了农村低保工作新模式;深入实施“平安华容”工程,2007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2008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县”,2009年获得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的殊荣。
通过近三年来狠抓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我县县域经济社会保持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县域综合实力连续三年跨入全省经济强县行列,基本竞争力进入中部地区县(市)前100位。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5.2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34.1:38.2:27.7演进为2010年的24.5:48.1:27.4;财政总收入由2007年2.42亿元增长到2010年4.20亿元,年均增长20.1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5110元增长到2010年746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7年10782元增长到2010年17921元,同比年均分别增长13.45%、18.46%;规模工业企业由2007年122家增加到2010年147家,净增25家。到2010年末,全县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5‰以内,公共卫生设施逐步改善,城建、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得到解除,科技工作跨入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全国科普示范县行列,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保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县殊荣,民政、纪检监察、广播电视等工作跻身全国先进行列,争创全国文明卫生县城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均有了新的发展。
二、工 作 成 效
三年来的实验区建设工作,我们取得的主要成效是:
(一)突出湿地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我县北倚长江、南濒洞庭,湿地资源十分丰富,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着重要地位。为此,我们在实验区建设中把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集中精力狠抓了小集成生物多样性湿地保护区建设。小集成洪泛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华容县东北部,1998年前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岛乡,土地面积3.6万亩,1998年溃垸后实行平垸行洪。为了合理充分开发小集成洪泛区,我们利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契机和相关项目支持,一是广泛宣传湿地保护意义,坚持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举,在加强对区内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同时,加大了对该保护区的开发力度。目前,该保护区的湿地物种资源已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特征逐渐凸现,现已发现陆生脊椎动物93种、鱼类51种、昆虫采集标本100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种、湿地植物246种,并已被确定为省级生态自然保护区。二是大力推广林养结合模式,在县林业、畜牧等部门的悉心协作下,小集成洪泛区因地制宜,大力推广了肉牛冷配杂交改良技术,养殖杂交能繁母牛,建立了一个高标准的优质肉牛养殖示范区。三是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通过多方努力,现已种植芦苇1万亩、意杨2.6万亩,年产优质芦苇1万吨,活木蓄积量达24万立方米,小集成湿地保护区“绿色银行”已初具规模。
在此基础上,我们坚持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大力实施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加强对自然资源的有效监管,县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等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对国土、农业、森林、动植物、风景名胜及矿产等资源进行了有效地监督管理。其次,狠抓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充分利用河湖资源,建好了网箱养鳝、池塘专养大口鲶、湖泊养殖河蟹等6大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基地,2010年,全县名优鱼产值达8.66亿元,占渔业总产值的61%。再次,立足本地农副产品和矿产资源,不断扩大纺织、食品、建材三大优势产业规模,2010年,三大优势产业规模企业已达87家,占全县规模企业总数的67.5%,创产值148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81%。
(二)突出重大疫病防控,促进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
我县是典型的湖泊型血吸虫病疫区。2007年,全县20个乡镇中有疫区乡镇19个,疫区村场198个,疫区总人口达35.8万人,人群感染率为2.34%,家畜感染率为2.9%,有晚期血吸虫病人521人;血吸虫易感堤段69公里,钉螺分布面积101090千㎡,其中垸内3295千㎡,垸外97795千㎡。我县被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来,我们就把血吸虫病防控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一是加强血防队伍建设,每年都组织乡村干部、基层预防人员、乡镇血防专干和血防医生开展多层次的培训,全面提升血防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二是完善血防阵地建设,重点抓好了疫区血防室、基层血防站和急血防控哨卡建设,团洲、幸福等湖区乡镇血防阵地建设不断完善;三是加大血防项目投入,重点组织实施了湖区血吸虫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项目,到2010年底,共完成项目投资3500万元,完成了华容河、藕池河进螺涵闸技术改造工程12处;新造抑螺防病林4 处8000亩,其中幸福乡新发村外洲3000亩、畜牧场外洲3000亩、团洲乡团东村外洲2000亩;建立了血吸虫综合防治示范区4个,在示范区开展了血防宣传教育示范、血吸虫病查治规范化示范、查螺灭螺工程建设示范工程。同时,抓住列为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综合试点县的契机,把血防工作与湖区环境治理有效结合,稳步实施了能源血防、卫生血防、水利血防、农业血防、农机血防、林业血防、畜牧血防等血防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全县血吸虫病传染源得到了有效控制。
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血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垸内钉螺面积逐步压缩,人畜感染率逐年下降,到2010年底,我县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降为1.92%,家畜感染率降为2.13%,钉螺净灭面积2390千㎡,每年以20%的进度消灭钉螺,计划在今后2-3年内灭净垸内全部钉螺;每年组织开展疫区居民血吸虫病普查普治活动,全面落实晚期血吸虫病人免费救助政策,并通过电视、广播、标语、横幅、宣传车、血防常识读本、设立血防咨询台、为中小学生上血防知识课等措施,全方位普及血防常识,基本做到了主动识螺、报螺、防病、治病,全民血防意识明显增强。
(三)突出文明卫生创建,促进新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为了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县城,推动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们狠抓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过程减量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国家863计划)、湖区住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污水处理厂建设、鼎山垃圾处理场建设、县城安全饮水工程、县城厌氧沼气池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和示范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启动了城关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项目,同年3月启动了城乡居民安全饮水工程,并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之一,现已新建集中供水工程35处、分散供水工程4处,在建工程38处,2013年可竣工投入使用。与此同时,我们启动了田家湖生态新城建设,重点抓好了征地拆迁、项目协调、招商引资及启动新城路网建设、新城主干道建设等相关工作,计划在2020年前将县城西南部的田家湖区域建成一个用地规模7.11平方公里、人口规模8.3万人的具有浓郁水乡气息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区。
为了进一步提升市民综合素质,在不断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深入推行文明卫生义务劝导活动的基础上,我们以完善县乡文化体育软硬件建设为切入点,大力丰富城乡居民文化体育生活。2008年6月启动城乡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建设了15个高标准的乡镇文化站、60个乡村农民健身体育广场、71个村级“农家书屋”、372个村级文化信息共享资源站,建立了10个城关居民健身广场、1个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文化体育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大大激发了城乡居民踊跃投身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城”已蔚然成风。
(四)突出主攻新型工业,促进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按照“四化两型”、“五市一极”和“四县一中心”建设的要求,总体规划9.37平方公里的华容工业园于2006年3月开园建设。建园以来,工业园坚持“产业立园、创新兴园、科技强园”的发展方向,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园区经济始终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逐步形成了“专业突出、产业集群、特色鲜明、集约经营”的园区经济,光伏电子、酒类食品、生态纺织、医药卫材等四大主导产业已形成规模。目前,华容工业园区规模企业已达68家,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3亿元,实现税收1.5亿元。
“加强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力争将其进入省级中心行列”,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近三年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事实事项目之一。2008年3月,我县正式挂牌成立了“岳阳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年8月,县人民政府将《华容县纺织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向全县公开发布。通过多方努力,2010年12月初,省科技厅领导和专家来我县进行现场考察,并召开了专家评审会;12月9日,湖南省科技厅正式行文,批准我县组建“湖南省棉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湘科计字[2010]162号)。当前,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
三、经 验 举 措
三年来的实验区建设工作,我们得到的经验举措是:
(一)突出领导管理,强化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始终保持高度重视的工作态度,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和科技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和县科技局等20多个部门单位的一把手为成员的实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并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纳入了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为了加强对实验区重点示范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实行了县级干部领衔领办的工作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了各类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结合华容特色,促进整体联动。在实验区建设规划中,我们充分结合本地实际,突出洞庭湖区特有的地理、资源和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明确了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为此,在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制订了《华容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把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责任单位,并纳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较好地实现了部门通力协作和整体联动。
(三)加大资金投入,落实专项经费。县政府将科技三项经费投入作为财政预算安排的首要内容,科技三项经费投入占当年本级财政支出的1.1%以上,并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从法律的途径确保了科技经费投入到位;同时还制定了《华容县科技三项经费管理办法》,明确了经费的使用范围、审批程序、监督机制,科技发展引导资金列入财政预算,银信部门参与企业融资,多元化投入保证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日臻完善。
(四)深化宣传教育,全民共建共享。为了大力提高全县人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推动公众积极参与实验区建设工作,我们充分利用县广播电视台和华容科技信息网等舆论工具进行宣传教育,并多次邀请相关专家教授来我县讲授可持续发展知识,进一步深化了各级领导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认识;与此同时,县教育系统经常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可持续发展知识课堂教育及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培养学生关心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品质,不少中小学生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一论题,对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等多个方面开展调研活动,写出了很有份量和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或论文。
四、后 段 规 划
今后三年,我县实验区建设将紧紧围绕《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突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湿地资源保护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主要抓好三件事:一是进一步深入开展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县境北部长江沿岸湿地和县境东部东洞庭湖湿地保护力度,扩大和巩固省级生态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果。二是在小集成洪泛区大力发展湿地绿化和水生植物风光带建设,在争取国家林业总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建好湿地生态公园,规划建立一个湿地保护工作站。三是启动田家湖生态新城建设,引进大汉集团参与田家湖生态新城建设,完善生态新城路网建设标准,完成新城大道、田家湖大道建设工程。在此基础上,大力加强县境内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依法对国土、农业、森林、动植物、水、风景名胜及矿产等资源进行全面监管,狠抓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充分利用河湖资源,发展名优特水产品养殖业;立足本地农副产品和矿产资源,狠抓纺织、食品、建材三大优势产业的综合开发利用。
(二)以血吸虫病防控为重点,进一步打造宜居宜业的自然环境。继续抓好实验区建设重点项目“湖区血吸虫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的实施,稳步推进农业血防、水利血防、畜牧血防、能源血防、卫生血防、林业血防、交通血防工程等相关配套项目的实施。与此同时,充分结合东洞庭湖区渔民上岸工程,对湖区所有渔民实施上岸集体安置,确保惠民安民政策落到实处,探索建立一个设备齐全、图文并茂的多功能血防工程展览馆。
(三)以绿色现代农业为重点,进一步发展减灾避灾的高效农业。重点抓好六件事:一是加强避灾生态农业技术成果及避灾减灾耕作模式的应用推广,提高农业综合抗灾能力。二是加大水利久安建设力度,以中央一号文件为契机,全面组织实施华容河综合治理、东山水库除险加固、山塘升级、沟渠疏洗工程,从根本上提升农业抗灾避灾能力。三是切实抓好农产品安全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抓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论证和产地论定工作,加强安全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及农作物绿色防控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四是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主要是抓好无公害国家级油菜基地、东湖渔场国家级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和省级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五是稳步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通过项目实施,达到增产增收。六是配合湖南农业大学在我县抓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沿洞庭湖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物消纳减排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实施,为促进全省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典型示范。
(四)以构建和谐社会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安全保障的社会体系。围绕构建和谐华容的整体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医疗保险体系,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积极探索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新思路;大力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稳步实施就业再就业工作,多措并举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措施;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时刻绷紧安全弦,创建平安新华容,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