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
|||||
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初评通过通用项目 |
|||||
序号 |
评审组 |
项目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提名单位(专家) |
初评建议等级 |
1 |
农林养殖组 |
新型饲用氨基酸与猪低蛋白质饲料创制技术 |
谯仕彦(中国农业大学), |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二等奖 |
2 |
农林养殖组 |
农产品中典型化学污染物精准识别与检测关键技术 |
王 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
农业农村部 |
二等奖 |
3 |
农林养殖组 |
基因Ⅶ型新城疫新型疫苗的创制与应用 |
刘秀梵(扬州大学), |
教育部 |
二等奖 |
4 |
农林养殖组 |
水产病原微生物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研发及设备创制 |
苏秀榕(宁波大学), |
中国农学会 |
二等奖 |
5 |
农林养殖组 |
东北玉米全价值仿生收获关键技术与装备 |
陈 志(吉林大学), |
吉林省 |
二等奖 |
6 |
医药卫生组 |
微创等离子前列腺手术体系的关键技术与临床应用 |
王行环(武汉大学), |
湖北省 |
二等奖 |
7 |
医药卫生组 |
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红斑狼疮的关键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 |
孙凌云(南京鼓楼医院), |
陈
虎,顾晓松,徐 涛 |
二等奖 |
8 |
医药卫生组 |
蛋白质抗原工程技术的创立及其应用 |
吴玉章(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 |
二等奖 |
9 |
国土资源组 |
6~8m超大采高综采关键技术与装备 |
王国法(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一等奖 |
10 |
国土资源组 |
近海赤潮灾害应急处置关键技术与方法 |
俞志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张
偲,秦大河,包振民 |
二等奖 |
11 |
国土资源组 |
顶部驱动精准控压科学钻探装备关键技术及应用 |
孙友宏(吉林大学), |
吉林省 |
二等奖 |
12 |
国土资源组 |
矿井人员与车辆精确定位关键技术与系统 |
孙继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中国黄金协会 |
二等奖 |
13 |
国土资源组 |
双疏型强封堵钻井液及在非常规油气井中的规模应用 |
蒋官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二等奖 |
14 |
国土资源组 |
基质、孔洞和裂缝三重介质复杂气藏测井定量评价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
李 宁(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二等奖 |
15 |
环境与水利组 |
多元催化剂嵌入法富集去除低浓度VOCs增强技术及应用 |
路建美(苏州大学),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二等奖 |
16 |
环境与水利组 |
农田农村退水系统有机污染物降解去除关键技术及应用 |
王沛芳(河海大学), |
教育部 |
二等奖 |
17 |
环境与水利组 |
含战略资源固废中金属高值化回收关键技术及应用 |
罗胜联(南昌航空大学), |
江西省 |
二等奖 |
18 |
轻工纺织组 |
大型二氧化氯制备系统及纸浆无元素氯漂白关键技术及应用 |
王双飞(广西大学), |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
一等奖 (注:该项目提名为二等奖,会议初评组评委根据评审规则推荐为一等奖) |
19 |
轻工纺织组 |
淀粉加工关键酶制剂的创制及工业化应用技术 |
吴 敬(江南大学), |
中国商业联合会 |
二等奖 |
20 |
轻工纺织组 |
特色食品加工多维智能感知技术及应用 |
邹小波(江苏大学), |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
二等奖 |
21 |
化工组 |
化学-酶级联法烟酰胺生产成套技术及其产业化 |
杨立荣(浙江大学), |
教育部 |
二等奖 |
22 |
化工组 |
活性相定向构建及复杂反应分级强化的柴油高效清洁化关键技术 |
聂 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二等奖 |
23 |
化工组 |
满足国V/VI升级的FCC汽油关键组分定向分离技术 |
高金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二等奖 |
24 |
化工组 |
粘性粉体流态化过程强化与放大技术 |
朱庆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 |
二等奖 |
25 |
材料与冶金组 |
耐磨蚀抗热震结构功能材料及涂层技术 |
崔洪芝(山东科技大学), |
山东省 |
二等奖 |
26 |
材料与冶金组 |
高性能节能抗磨纳米润滑油脂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
张治军(河南大学), |
河南省 |
二等奖 |
27 |
材料与冶金组 |
微量掺锗直拉硅单晶技术及其应用 |
杨德仁(浙江大学), |
浙江省 |
二等奖 |
28 |
材料与冶金组 |
大容量低损耗阵列光纤光栅动态制备关键技术与应用 |
姜德生(武汉理工大学), |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
二等奖 |
29 |
材料与冶金组 |
新型复合碳氮化物固溶体粉末及其高性能硬质材料 |
刘 颖(四川大学), |
四川省 |
二等奖 |
30 |
材料与冶金组 |
高性能特种粉体材料近终形制造技术及应用 |
曲选辉(北京科技大学),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
二等奖 |
31 |
材料与冶金组 |
基于镁盐循环利用-绿色高效提取分离稀土的关键技术 |
黄小卫(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
二等奖 |
32 |
机械与动力一组 |
复杂振动的宽域近零超稳抑制技术与装置 |
陈学东(华中科技大学), |
湖北省 |
二等奖 |
33 |
机械与动力一组 |
高端电子制造装备高速高精点位操作的关键技术与典型应用 |
陈 新(广东工业大学), |
广东省 |
二等奖 |
34 |
机械与动力一组 |
大尺寸硅片超精密磨削技术与装备 |
康仁科(大连理工大学), |
教育部 |
二等奖 |
35 |
机械与动力一组 |
耐酸碱、高速、分瓣式磁性液体旋转密封关键技术与应用 |
李德才(北京交通大学), |
教育部 |
二等奖 |
36 |
机械与动力一组 |
航空航天特种MEMS制造技术及其应用 |
苑伟政(西北工业大学), |
陕西省 |
二等奖 |
37 |
机械与动力一组 |
精密反射式光栅压印制造技术及应用 |
刘红忠(西安交通大学), |
教育部 |
二等奖 |
38 |
机械与动力二组 |
先进核反应堆高保真物理分析关键技术及应用 |
吴宏春(西安交通大学), |
陕西省 |
二等奖 |
39 |
机械与动力二组 |
大型低速高效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关键技术及应用 |
黄守道(湖南大学), |
湖南省 |
二等奖 |
40 |
机械与动力二组 |
高压大电流IGBT芯片关键技术及应用 |
刘国友(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铁路局 |
二等奖 |
41 |
机械与动力二组 |
极端环境特种电机系统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 |
邹继斌(哈尔滨工业大学), |
黑龙江省 |
二等奖 |
42 |
机械与动力二组 |
模块化多电平柔性直流换流器关键技术及应用 |
贺之渊(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市 |
二等奖 |
43 |
电子信息一组 |
移动高清视频编码适配关键技术 |
吴 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中国科学院 |
二等奖 |
44 |
电子信息一组 |
主动碎片清除微纳GNC系统技术 |
刘付成(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
上海市 |
二等奖 |
45 |
电子信息一组 |
面向突变型峰值服务的云计算关键技术与系统 |
过敏意(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市 |
二等奖 |
46 |
电子信息二组 |
高效模数转换器和模拟前端芯片关键技术及应用 |
杨银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陕西省 |
二等奖 |
47 |
电子信息二组 |
异构频谱超宽频动态精准聚合关键技术及应用 |
江 涛(华中科技大学), |
吴曼青,于
全,陆 军 |
二等奖 |
48 |
电子信息二组 |
面向一体化无线网络的多域资源认知与虚拟化关键技术 |
冯志勇(北京邮电大学), |
中国科协 |
二等奖 |
49 |
电子信息二组 |
先进MEMS卫星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
尤 政(清华大学), |
北京市 |
二等奖 |
50 |
电子信息二组 |
多功能强激光薄膜器件设计与全流程制作技术及应用 |
王占山(同济大学),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
二等奖 |
51 |
电子信息二组 |
超分辨光学微纳显微成像技术 |
刘 旭(浙江大学), |
中国科协 |
二等奖 |
52 |
工程建设组 |
复杂机场高精度飞行校验技术及装备 |
张 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中国电子学会 |
一等奖 |
53 |
工程建设组 |
高速列车-轨道-桥梁系统随机动力模拟技术及应用 |
余志武(中南大学), |
国家铁路局 |
二等奖 |
54 |
工程建设组 |
深基础自平衡法承载力测试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 |
龚维明(东南大学), |
江苏省 |
二等奖 |
55 |
工程建设组 |
大容量高效离心式空调设备关键技术及应用 |
刘 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节能协会 |
二等奖 |
56 |
工程建设组 |
室内空气质量测评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
张寅平(清华大学),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
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