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市州动态

种植技术转型,不再靠天吃饭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09-03-12 00:00 【字体:


  2008年6月8日至13日,衡山连降暴雨,据气象部门统计降水量达226.5㎜,这段时间正是西瓜灌糖成熟期。连绵的雨水,使衡山贺家万亩西瓜受灾严重,放眼望去,瓜死苗枯,空气中弥漫着烂瓜的腐臭味,瓜农愁云惨雾,普遍出现亏损。瓜农亩平投入500元,目前仅收回成本不到300元,衡山西瓜产业直接经济损失在300万元以上。但是在陇田中间有四个试验大棚,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瓜苗苍翠欲滴,长势喜人,西瓜挂满棚架。走进棚内,宜人的瓜香扑面而来,棚主唐海明见到我们,给我们算了一笔帐:现在的粗放式大田单膜覆盖栽培西瓜销路不畅,每公斤只卖0.4元,但他的大棚吊架栽培西瓜却供不应求,每公斤突破5元,亩平收入可达1.2万元,是大田单膜覆盖栽培的40倍。唐海明由衷地说:“现在靠天吃饭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要想致富增效还得靠科技立奇功。”
  西瓜是衡山四大主导农产品之一,西瓜产业走的是一条依靠科学技术种植之路。县科技局与西瓜种植大户先后对红肉有籽西瓜系列12个品种,无籽系列6个品种,小型礼品瓜系列14个品种,进行对比试验栽培,筛选出适合本地栽培的“丰乐5号”,成为瓜农的主栽品种。2007年立项的科技项目“大棚立架丰产栽培技术”,通过示范获得成功,经济效益显著,亩收入达8000余元。贺家西瓜种植大户唐海明就是利用“大棚立架丰产栽培技术”在2008年这场雨水中喜获丰收。
  近年来,衡山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把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全县17个乡镇配备了科技工作负责人,把农村科技项目的示范、应用、推广作为农民增效,农业增收,农村富裕的有效途径。“十一五”期间,全县共实施农村科技成果推广计划32项,星火计划3项,攻关计划14项,这些项目的实施,为衡山的经济增添了腾飞的翅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种植技术转型,不再靠天吃饭

993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