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迎接党代会特别报道《答卷新湖南》,今天聚焦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近年来,湖南重点实施推进基础研究发展、创新主体增量提质、芙蓉人才行动等“七大计划”,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在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位于中电软件园的北云科技,企业研发人员占到公司总人数的64%,研发费用占到企业营收的41%,拿下2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证书和3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企业研发的高精度卫星导航核心部件,已出口到30多个国家。
湖南北云科技CEO 向为:我们的产品不但性能好,而且价格低。
这五年,湖南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到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有望超过1万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60%。
湖南集聚创新资源,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已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9家,数量居全国第8、中部第2。在株洲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来自材料、光学、电器、机械等多个专业领域的人才,经过多学科交叉碰撞、融合,研发出这台激光清洗机,可以代替化学药品对轨道交通装备的零部件进行清洗,填补了行业空白。
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 副总经理 孙伟峰:我们设立了“专家委员会+院士工作站+联合实验室”的模式,搭建了这样一个梯队,把专家能聚集到一起。
五年来,湖南重大创新平台加速布局,构建了长株潭为核心引领、各类平台多点支撑的区域创新体系。长沙、衡阳成功跻身全国50个“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参照国际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湖南建设了10个省级创新中心。长沙“科创谷”、株洲“动力谷”、湘潭“智造谷”特色优势进一步凸显,“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耀眼全国。
人才是创新的动力源泉。这五年,湖南大力实施芙蓉人才行动,聚集了一批高精尖人才。
目前,全省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共有2518人,其中国家级527人、省级1991人。通过推进经费“包干制”等改革,湖南给予科学家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
为了让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在圣湘生物,高层次人才不仅可以享受政策倾斜带来的住房、子女教育等福利,还能凭借自己的科研贡献获得相应的股权激励。就在上个月,圣湘生物的151名员工,因在新冠、呼吸道、肿瘤等产品开发和技术开发上的出色表现,获得股权激励,最高激励为20万股,价值超过1000万元。
圣湘生物副总经理 刘佳:通过政策倾斜,来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通过股权激励,来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同时又进一步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我们的团队。
吸引人才参与重大项目攻关,湖南还在全国率先开展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揭榜挂帅”。今年4月,湖南发布8个重大项目,涉及分子育种、高性能材料等多个领域,最高奖榜资助1000万元。目前,已吸引省内外58家单位27个揭榜方联合攻关。
湖南省科技厅战略规划处处长 周斌:积极抢占产业、技术、人才、平台制高点,全面提升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如今,湖南正立足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动力等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以及电子信息、先进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等国家级产业集群的特色优势,聚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以高质量科技创新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科技厅厅长 李志坚:集中科技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聚焦种业、计算、材料三个重要领域,集聚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营造一个科技创新生态。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