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权:逐梦保靖黄金茶
新湖南客户端作家 黄青松
保靖黄金茶是古老的特异性茶树种质资源,原产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葫芦镇黄金村。
据《明世宗嘉靖实录》记载: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农历四月,湖广贵州都御史陆杰,从保靖宣尉司(今保靖县城迁陵镇)取道往镇溪(今吉首市)巡视兵防,途径保靖辖区的鲁旗(今保靖县葫芦镇)深山沟壑密林中,一行百余人,多人染瘴气,艰难行至两岔河苗寨,染瘴气人已不能行走,苗族向姓家老阿婆,摘采自家门前的百年老茶树叶,沏汤赠与染瘴的文武官员服用,饮茶汤后半个时辰,瘴气立愈。陆杰十分高兴,当场赐谢向家老阿婆黄金一条(金条),还将此茶上报为贡品。从此时开始,在市场上就有“一两黄金一两茶”的声誉。一种自然生长在苗家深山之中的无名茶树,便有了“黄金茶”之名,苗寨也因茶而名为“黄金村”。现该村仍有数百年生的大茶树。
黄金茶是经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有性群体品种,属群体遗传,遗传基因复杂,有多种基因型和表现型,有许多具有特异性的优良单株,其氨基酸含量是其他绿茶两倍以上,水浸出物接近50%,加工的茶产品兼具“香、绿、爽、浓”的品质特征。
黄金茶茶树开花少,结实率极低,产籽量更少,同时因黄金茶内含物丰富,播下的非常有限的种子又倍受鸟类等动物的青睐,种子繁殖十分困难。1993年开始扦插繁殖,到1995年,全村黄金茶面积仅60亩。同时因苗区的交通和信息闭塞(黄金茶产区到2003年才修简易公路,至2010年还只有农用车和越野车要趁河水不大时才能从河的中间经过,2011年修通乡村水泥路),时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茶树无性扦插技术才被传入和逐步推广。这些因素使黄金茶茶园面积一直很难扩展。
一见放不下
作为湖南省委组织部、湖南省科技厅选派到农村基层一线指导产业开发的科技专家,省农科院科技专家李健权2006年进到黄金村开始研究开发时,那时的黄金茶总面积不到400亩。当地政府和村民一直被一些疑问所困惑:黄金村的茶树品种和其他地方的茶树品种是不是一样的?“黄金茶”被浙江注册为柳叶腊梅类茶饮料的商标,我们不得不用“换金茶”商标,能不能用“黄金茶”?我们的茶叶好喝,到底是环境决定的?还是由品种决定的?几百亩的种植面积为什么一直发展不起来?还有哪些地方适合种植黄金茶?大家都种,卖不卖得掉?发展茶叶能不能发财致富?一连串问题,让李健权决心挑起研发的重担。
岁月荏苒,10多年过去,李健权一直和保靖黄金茶在一起,和保靖茶农在一起。在保靖黄金茶产区,很多人都将李健权称为保靖黄金茶之师。湘西州人大代表、湘西州茶业协会会长潘春新在说到保靖黄金茶十年发展历程时感慨,李健权为保靖黄金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保靖黄金茶之师”名副其实。
针对黄金茶产业发展上的技术疑问,李健权开启了黄金茶资源科学的系统研究。2006年至2010年,先后两次开展保靖黄金茶茶树资源的系统选育,共选育优良单株249个,在保靖当地扩繁育苗并进行品种区试,同时在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隶属于湖南省农科院)建立保靖黄金茶资源圃,每个单株扩繁保存100株开展科学研究。
李健权带领他的研究团队,在多年工作基础上,先后在《茶叶科学》《湖南农业科学》《茶叶通讯》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ISSR标记研究黄金茶群体与湖南省主栽绿茶品种的亲缘关系》研究论文,科学研究了黄金茶是不同于湖南其它茶树品种的特色茶树资源,论证了保靖黄金茶茶树资源的特异性;发表了《黄金茶特异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研究论文,科学研究了黄金品种资源的多样性,把黄金茶品种资源库分成7个亚群,科学论证证明了黄金茶品种资源是有丰富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资源宝库”;发表了《保靖黄金茶株系在长沙地区的适应性研究初报》研究论文,科学研究了保靖黄金茶茶树至少适合湖南全省的宜茶区栽种,科学论证证明了黄金茶是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广阔的产业开发前景的“绿色金矿”。
产业逐梦路
李健权科学系统地研究了保靖黄金茶资源的“特异性、多样性、适应性”,为黄金茶产业开发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向保靖县委、县政府提出“五出、四个做强、三步走”的产业发展规划论证报告,并形成产业开发的整套设计图和施工图。他的建议获得县委书记和县长的支持,批示按李健权的意见建议研究出台保靖县委县政府发展保靖黄金茶的政策。
为解决“保靖黄金茶”的商标问题,2007年8月2日李健权到湖南省工商局完成了“保靖黄金茶”商品名上市的首次工商注册,使保靖黄金茶第一次有了进入市场的“身份证”。在两年工作基础上,李健权起草合作协议并努力促成了2007年12月10日保靖县人民政府与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隶属于湖南省农科院)“保靖黄金茶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县所合作协议的签订,负责合作协议中相关工作的落地。
2008年2月李健权创办了第一家保靖黄金茶公司——湖南保靖黄金茶有限公司。2008年4月李健权亲手制作的保靖黄金茶获得全国茶叶评比的第一个金奖,同时深入挖掘了“保靖黄金茶、一两黄金一两茶、嘉靖好贡茶”的典故开启了保靖黄金茶茶文化和茶品牌的建设。
在保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李健权主笔起草了2009年2月13日保靖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黄金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黄金茶产业这第一个政府文件,使黄金茶产业化发展驶入高速道。李健权率团参加2009年中国茶产业年会,保靖县获得“中国茶叶百强县”称号并新入编“湖南省重点产茶县”,12月,保靖黄金茶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商标。
为实现自己对保靖黄金茶产业发展的规划蓝图,李健权办好“黄金茶资源圃”“千万黄金茶育苗中心”“万元田科技示范基地”“标准化示范加工厂”“产业龙头企业”等产业科技支撑样板,开发绿茶、红茶等系列产品,开展全产业链的技术示范、科技推广和产业实用人才培育。
李健权选择在黄金茶原产地的黄金村和产业发展重点规划区(宜茶产业空白区)的堂朗乡(现葫芦镇)大岩村、夯沙乡(现吕洞山镇)夯沙村各建设一片标准化高效“万元田科技示范基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让产业致富尝到甜头的老百姓的示范带动效应,引导培育规划区的黄金茶产业带和产区集群。
脱贫写华章
为解决产品销售市场和标准化加工示范的问题,培育当地农民牵头的黄金茶产业新型经营主体,李健权在黄金茶原产地黄金村建立第一个清洁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示范加工厂和培训办公楼,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保靖黄金茶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通过科学研究论证最好喝的黄金茶的内含成分的质量技术指标是氨基酸含量5.5以上、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的比值在3.0-4.0之间,即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含量都要高、并且含量的比例协调,就形成了保靖黄金茶独特的“鲜绿爽浓”的独特品质。
为解决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建设的优质茶苗需求问题,李健权在产业空白村排吉村建成千万黄金茶苗繁育中心,该育苗中心不仅提供了全县基地快速规模化扩张急需的茶苗,而且通过密集型育苗用工的相关培训和实际操作,使产业带上的农民90%以上掌握黄金茶扦插育苗技术和茶树种植技术,把产业空白区培育成了黄金茶特色产业专业区。
李健权根据黄金茶的技术要求和特点,结合长期的产业一线技术示范推广实践,主编了《茶叶优质高效生产实用技术》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免费提供给茶农,规范黄金茶产业相关技术,建立了原产地万亩黄金茶等示范基地,培育了林茵、单纵、盘古峰、一品、湘格格、欣茗等20多家黄金茶产业龙头示范企业和向天颂、石敦德、龙现英等一大批产业领军大户。
紧接着,李健权开始探索建立的“政府+科研院所+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开发运作模式,将科技、信息、资金等生产要素植入产业链各个环节,整体推进保靖黄金茶产业跨越式地高效、健康发展。
如今,保靖黄金茶已经成为保靖县农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被湘西委州政府列为全州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作为湖南省著名商标,成为了湖南省农业产业十大地方公共品牌之一。当地农民把黄金茶种植当成脱贫致富的“黄金产业”,保靖县新建茶园7万多亩,发展茶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81家,黄金茶年产值达3.02亿元,特别是黄金村户均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从贫困村和产业空白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和特色产业专业村。并且带动周边的吉首、古丈等县市发展黄金茶5万多亩,带动武陵山区5万余茶农脱贫致富,黄金茶产业已经成为湘西州农业增收和精准脱贫的新引擎。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