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湖南科技

省基金二十周年专题: 湖南农业大学袁哲明:两次难忘的资助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13-12-27 00:00 【字体:
 

俗话说"饮水不忘挖井人”。在省自然科学基金设立二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作为一名高校普通科研人员,我由衷感谢省自然科学基金给予的两次难忘资助,感谢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校科技处那些辛勤工作、优质服务、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科研管理工作者。

一、弥足珍贵的第一桶金

19957月,我从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6年开始在职攻读浙江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其时,我的硕士导师已经退休;我面临的是无树可依、每一分钱科研经费都要自己独立争取的局面。当时,几乎所有够条件申报的项目我都递交了申报书,经常性的通宵达旦工作不仅锻炼了我快速广猎文献、发现科学问题、凝练实验方案、恰当精练组织文字的能力,也留下了嗜烟如命的坏毛病。幸运的是,2000年我以博士学习阶段研究成果为基础申报的“重组增效蛋白的广谱增效活性及其剂型化研究”获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3万元。这弥足珍贵的第一桶金不仅使我的研究工作得以开展,更主要的是增强了自己从事科研的信心。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尽管我离成功还很遥远,但如今我总是告诫自己的学生“成功才是成功的爸爸”。要想成功,首先我们要有必胜的信心,其次要投入200%的努力:包括夯实前期研究基础(较好的论文发表记录和/或初步实验结果)、锤炼申报书架构与文字(在说清楚的前提下力求简练、直接、浅显,至少让大同行看得懂,可读性强能吸引评审专家往下看)等。初次申报者务必参阅借鉴他人成功标书,须知学习从模仿开始。如果全力投入后结果仍不尽人意,“失败是成功之母”此时才是抚慰受伤心灵、激励自己明早继续前行、下次从头再来的动力。最后,我也恳请省自然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以后将更多的机会给予那些刚博士毕业踏入独立科研大门、基础扎实、迫切需要第一桶金的年轻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正是省自然基金第一桶金增强了我的自信,20012008年,我先后获得两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并于2006年上半年以副教授身份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06年下半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有关昆虫病毒重组增效蛋白的部分研究成果,与第二博士导师武汉大学病毒所孟小林教授合作,转化后已在广西南宁天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投产。 

二、雪中送炭的省杰青

2006年,我的科研生涯面临重要选择。一方面自己在昆虫病毒增效蛋白方向有了尚可的积累,熟悉的师长、同学也多在植物保护学科。另一方面学校刚刚设置“生物信息学”本科专业,急缺师资;自己有博士阶段初步的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基因工程知识背景、有多年的生物统计学教学经历、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数据分析非常感兴趣,笃信“数据不等于知识。信息与组学时代,我们并不缺少数据,缺乏的是对数据深入分析、挖掘、获取知识的能力”。经过数月的煎熬,最终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主人公Rancho的一句台词“激情转换为信念,工作变成为游戏”帮我下定了决心,追随心的方向选择了后者——复杂生物数据分析。

研究转型带来的后果远超过我的预期。接下来的几年,由于在新的研究方向缺乏研究基础,我的项目申请屡屡被拒,实验室面临研究经费严重不足、无法运转的窘境。危难之际,2010年我申请的省杰青项目“含冰核基因重组病毒构建及其应用”获得资助,经费30万元。尽管该项目仍属于植物保护学科,但杰青更多的是资助人才,加之复杂生物数据分析研究所需实验材料费甚少,实验室得以双轨维持运转。经过长达6年的艰苦积累,秉承“Algorithm is the corealgorithm is the keyalgorithm is the soul”理念,实验室在高维特征选择、多因素多水平实验设计与分析、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非线性解释性体系构建等方面发展了一批颇具特色的新算法。论文方面,2012年课题组发表SCI论文6篇,2013年已发表或录用定稿SCI论文5篇,影响因子也有较大幅度提升。课题方面,连续获得两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导类)资助。人才培养质量方面,3人获省优硕士论文,一人获校优博士论文;2012届我指导的4位生物信息学硕士生人人均发表了SCI论文,申报2013年省优硕士论文均有竞争力。应用方面,我们发展的多因素多水平实验设计与分析新方法UD-SVR已获得9个成功应用案例,申请专利2项,在动植物营养、微生物发酵、工艺优化等领域有切实广泛应用前景,并已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学术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先后受邀为BMC Genomics等多家国际重要期刊审稿,匈牙利科学院Karoly Heberger 教授等多家国内外科研小组发来算法交流邀请,并获得了the 4thWorld DNA and Genome Day (WDD-2013)组委会的小组发言邀请。实验室先后与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王海燕博士、克莱姆森大学罗峰博士建立了实质性科研合作关系,与中科院基因组所、苏州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实现了学术互访。我本人也得以入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和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而今,尽管研究经费仍然缺乏,高影响因子SCI论文仍待突破,成果转化仍待进一步推进,但我和我的学生们正充分享受“工作变成为游戏”的乐趣,在洗澡、步行甚至如厕的时候仍琢磨着算法,实验室的工作氛围轻松高效,渐入佳境。相信有了省自然基金的陪伴相助,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省基金二十周年专题: 湖南农业大学袁哲明:两次难忘的资助

9890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