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湖南科技

省科技重大专项“超级杂交稻分子育种研究”通过验收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12-11-19 00:00 【字体:

验收会现场

省科技厅与会人员

验收组专家

 课题组成员

1116,省科技厅组织省农业厅、湖南大学、省农科院、省种子管理局等单位的专家,对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南未名凯拓作物分子设计中心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省科技重大专项“超级杂交稻分子育种研究”进行现场验收。专家组通过现场考察,听取并审查了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及其他相关材料,经过最后讨论和质询,一致同意该专项通过验收。省科技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梁秋松,厅重大项目办、农村处等有关处室负责人出席验收会。

杂交水稻优势利用是构建我国粮食安全生产体系的核心技术之一。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我省超级杂交稻种质资源创新,不仅对持续保持杂交水稻技术国际领先地位,促进湖南由农业资源大省向现代生物农业强省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打造国家杂交水稻品牌,构建湖湘科技文化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在袁隆平院士的指导下,以邓兴旺教授为首席专家的“超级杂交稻分子育种研究”团队,通过2009年——2011年三年攻关,克隆了水稻粒长、耐盐、耐旱、吸钾相关等有利性状基因28个,定位有利基因12个;创制了各种改良性状,如高光效、抗除草剂、耐盐、耐旱、米质优良、抗稻瘟病等性状,并且稳定遗传的水稻新种质共52份,选育出聚合多个有利基因的优良中间材料共42份,为超级杂交稻育种提供了丰富的基因储备和供选择的材料。专项建立了高通量的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平台,为选育出聚合多个有利基因的优良水稻新种质资源和组合,实现杂交水稻分子设计精确育种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专项还成功建立了水稻智能不育育种技术体系,培养出定型的智能不育系,能够克服当前两系水稻育种的风险,这项技术将大大提高杂交水稻的资源利用率和杂交配组的灵活性,有利于缩短育种周期和培育更多的强优势杂交组合,讲促进我国的杂交水稻分子育种迈上一个新台阶。

专项发表论文25篇,其中相关标注SCI论文9篇,专著1部;申请发明专利17项;获批中间试验许可26份;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各1项;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培养研究生62名,其中博士生11名。专项有效整合了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研和资源优势,打造了一支联系紧密、配合默契的杂交水稻分子育种团队,极大地提高了我省杂交水稻分子育种的整体研究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省科技重大专项“超级杂交稻分子育种研究”通过验收

989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