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湖南科技

中南大学两项湖南省杰青资助项目喜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11-11-03 00:00 【字体:

 

近日,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传来喜讯,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何勇教授和湘雅二医院罗湘杭研究员双双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立项资助,这两项国家杰青的获得使中南大学国家杰青(A类)项目数增至17项。难能可贵的是,这两位国家杰青获得者都是中南大学自己培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都是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获得者。截止目前中南大学获得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数已达322项,项目经费超过1.5亿元。

何勇教授,1969年出生,一直从事时滞系统控制、鲁棒控制领域的研究。2008年度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他针对传统的时滞系统鲁棒控制方法存在较大保守性和局限性的情况,提出了全新的自由权矩阵方法,利用自由权矩阵表示牛顿—莱布尼茨公式中各项的相互关系,有效降低了时滞系统鲁棒控制设计的保守性,建立了基于自由权矩阵的时滞相关鲁棒稳定性分析方法、增广Lyapunov泛函方法和时滞相关鲁棒控制方法,成为目前国际上时滞相关鲁棒控制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得到广泛引用和应用。同时把自由权矩阵方法应用于参数依赖Lyapunov 泛函、非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网络控制等方面,获得了更具普遍性的应用;进行了冶金过程检测与控制应用研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参与出版著作5 部,发表论文116 篇(IEEE Automatica论文23 篇),其中SCI 收录56 篇,EI收录106篇,SCI 论文他引1521 次;授权发明专利1项。获得我国控制界最高青年奖“关肇直奖”和“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罗湘杭研究员,1973年出生,2003年度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一直从事骨代谢研究,在骨质疏松症成因和治疗机理方面成果显著,成功克隆成骨细胞高表达的新microRNA基因miR-2861,揭示了miR-2861调控成骨细胞分化和骨骼形成机制,并发现miR-2861是人骨质疏松症新致病基因。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项,博士点基金1项。发表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收录论文22 篇,其中J Clin Invest IF= 16.559,通讯作者)1 篇、J Biol ChemIF = 5.328,通讯作者)1 篇、J Bone Miner ResIF = 6.4432篇、Exp Cell ResIF = 3.9481篇、Osteoporos IntIF = 4.2901 篇。论文被SCI他引260次。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新世纪优秀人才、霍英东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3)、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排名第3)。罗湘杭研究员这项国家杰青的获得,是中南大学自1995年以来首次在医学领域获得国家杰青资助,也是近几年该校获得国家杰青项目年纪最轻的一位。

省杰出青年基金作为省自然科学基金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贯彻为国家杰青预研的指导思想,长期有针对性地进行动员和引导,出台了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必须连续三年申报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硬性规定,包括何勇、罗湘杭在内的相当一部分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在项目实施期间或验收不久即争取到了国家杰青的支持,这既是申请人本人和所在学校努力奋斗的结果,也与省自然科学基金对申请人的支持和引导分不开。在以后的工作中,省自然科学基金将以培育出高水平项目、高水平人才为己任,全力推动更多优秀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人才进入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为繁荣我省基础研究、建设创新型湖南而不懈努力。

(省基金办、中南大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中南大学两项湖南省杰青资助项目喜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989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