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中性束电源系统”和“变压器涌流抑制装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并获得高度评价
11月2日,由南车时代株洲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研制完成的用于受控核聚变研究的“中国环流器HL-2A装置中性束电源系统”项目和“基于剩磁重建及晶闸管阀技术的变压器励磁涌流抑制装置”项目顺利通过科技成果鉴定。本次科技成果鉴定会由湖南省科学技术厅主持,鉴定委员会由以刘友梅院士为组长、以及中国核工业领域和变压器行业专家等组成。评审专家对国家变流中心完成的两个项目均作出了高度评价。
“中国环流器HL-2A装置中性束电源系统”项目是国家部署的16项重大专项之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中的一部分研制任务。在国内首次将弧流电流快速转移(打坑)技术运用于HL-2A装置中性束加热,很好地解决了复杂电磁环境、高电压、快速实时保护等技术在大功率电源应用中的难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基于剩磁重建及晶闸管阀技术的变压器励磁涌流抑制装置”项目是由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委托公司研制的,主要是为了解决IGBT变流机组的变压器合闸产生的涌流现象,引起电力网保护接触器跳闸从而影响电力网正常工作,甚至造成磁悬浮供电系统无法运行。在研制过程中,公司首次提出了变压器剩磁重建的理念,通过引入剩磁重建电路,解决了合闸励磁涌流抑制中剩磁量不可预见的问题,是变压器合闸励磁涌流抑制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该项目研究成果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成果具有显著的推广价值。经过现场一年多的运行,该装置抑制涌流效果优良,运行安全可靠,工程实用性强,获得了上海磁浮中心和863专项项目验收专家组的好评。
此次通过鉴定的两项科技成果,既是国家变流中心秉承南车时代株洲所“核心技术向相关产业进行多元化”的发展宗旨,以提升我国变流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能力为历史使命的重要体现;也是公司积极跟踪国际国内先进技术,成功开拓变流技术应用市场的极好范例。
据了解,ITER计划是规模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一项重大的多边大科学国际合作计划,也是我国有史以来有机会、有能力,以平等伙伴身份参加的规模最大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最终目的是研究人类使用核聚变能替代现有化石能源的途径,探索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共同面临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通过参加ITER计划各项工作,组织相关的研究、开发和部件制造,将有利于提升我国核聚变研究的水平,促进我国聚变研发与国际核聚变最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同步。
2008年10月10日我国专门成立了负责核聚变工作的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国家科技部ITER项目办公室代表也参与了我单位此次科技成果鉴定,对公司研制成果的技术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对公司研制实力充满信心。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