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速递 | 科协界别委员支招——为拔尖科技人才培养搭建优质平台
省两会期间,在科协界别小组会上,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委员们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优化创新人才体系”深感振奋,讨论气氛热烈。科技、创新、人才,成为会场上的高频词。
“坐在对面的胡夏一委员,就是从海外引进的优秀人才。”任职于湘潭大学的葛飞委员说,作为来自高校的委员,要以科技助力湖南高质量发展。她建议加强和完善海内外优秀人才引进机制,通过筑牢“资金池”等方式,为拔尖科技人才的培养搭建优质平台;要继续优化科研攻关组织机制,引导高校、企业、金融机构等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吸引更多重点实验室重组项目落地湖南。
“高校就是科技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要直面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冲击,促进教育变革创新。”来自湖南科技大学的梁伟委员说,要优化学科结构,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多元化发展,更好地适应“4×4”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全面提升省内高校科研竞争力。
任职于中南大学的邓敏委员建议,要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科技团队建设,让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优化创新人才体系’,让来自湘潭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的我感觉到如沐春风。”胡夏一委员说,当前相关职能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培育引导体系,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
“湖南是农业大省,历来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一线农业科研人员,愈发感受到基层青年科技人才的紧缺和科研经费的紧张。”李剑波委员任职于岳阳市农科院水稻所。他认为,要用好专业人才定向培养政策,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提升紧缺人才数量和质量。同时,以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适当将科研经费向基层予以倾斜,激发基层科研团队活力。
来自湖南大学的吴迪委员则建议,依托马栏山视频文化产业园,积极抢抓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机遇,发挥科协界别优势,助力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