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可持续发展   >  可持续发展资讯

2011年凤凰县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总结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12-05-11 16:39 【字体:
  

一年来,凤凰县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在省、州科技部门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业带三化”县域经济发展道路不动摇,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实施“科教兴县”和“科技富民强县”战略,实验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度规划任务。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41.6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实现财政收入3.44亿元,同比增长25.6%;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1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4%16%。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规划指标完成情况较为良好。

一、实验区建设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顾问,县长为组长,分管科技和财政的副县长、县科技局局长为副组长,县发改、财政、规划、经信、农业、林业、旅游、环保、教育、文化、文物、交通、水利、电力电信、能源、建设、人社、扶贫开发等县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凤凰县建设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科技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在县科技局。二是工作重视。2011年,在县委常委会上认真听取了实验区工作汇报两次,县政府常务会先后听取实验区建设工作汇报两次,研究解决实验区建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两次,领导小组每季度都召开一次实验区工作协调会,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并切实、有效地解决了实验区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督促和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三是认真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积极围绕实验区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制定了《凤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凤凰县科学技术奖励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凤凰旅游产业建设项目核准的批复》、《关于印发凤凰县深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凤凰县工业项目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试行)的通知》、《关于印发凤凰县鼓励投资兴建文化旅游项目若干规定的通知》等文件。特别是紧抓《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凤凰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文件的落实,进一步指导和落实实验区的工作。四是严格考核制度。出台了《凤凰县重要工作和重点项目问责实施办法(试行)》,按照凤凰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对各级各部门进行目标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记入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的政绩。五是认真落实经费保障。在凤凰县可用财力相当有限的情况下,县财政配套了1200万元用于实验区建设,使实验区建设的各项工作得到稳步开展

二、实验区建设主要工作成效

围绕凤凰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目标,结合《凤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凤凰县确定了环境保护、生态工农业、文化生态旅游、节能与信息化应用四大主题,重点安排了14个主题示范项目,目前主题示范项目正在有序开展或启动。

1、实验区产业结构优化好,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2011年凤凰县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6.73亿元、7.42亿元、27.4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5%、10.8%和16.2%,结构比重为161866其中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66%,“一业带多业”的县域特色经济进一步做强做优。一是文化生态旅游主导作用强劲。加快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国家5A级景区的工作步伐,加大了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成功举办了“四月八”、“六月六”、 “中国凤凰·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节暨第三届中国·凤凰苗族银饰文化节”和“凤凰十年”等节庆活动,凤凰被评为“中国旅游名片”,“中国最美丽的小城”旅游品牌进一步唱响。2011年,全县共接待游客600.1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4.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47.01%。二是现代农业基础不断夯实。2011年预计实现农业产值11.2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2.8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12.33万吨;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6万亩,实现蔬菜总产量8.8万吨、产值1.5亿元;完成烟叶收购762万担,超额收购率居全州第一,阿拉营镇成为全县万担烟叶乡镇;三大牲畜饲养量达39.72万头,出栏17.67万头。同时,劳务经济持续发展,完成劳动力转移8.5万人,劳务收入达5.2亿元,同比增长6.1%。三是生态工业经济稳中有升。全年预计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28亿元,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3.2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6%和5.8%;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入1.62亿元,同比增加18%。作为凤凰未来的两个工矿主体财源,中钢凤凰公司累计完成投资5200万元,完成钒锰勘测、工厂选址以及厂区道路部分设施建设;昊通公司3万吨电解锰项目完成投资8200万元,并于20111128日正式点火生产。

2、项目建设成效好,城乡面貌不断改善。

2011年全县实施州目标管理特色项目23项、县重点项目42项,全县各级、各部门投入实验区主题示范项目建设经费5.6亿元,实验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一是交通道路建设有新进展。吉怀高速已基本完成路基工程,正抓紧路面施工,凤大高速公路施工进展顺利。下沱公路完成投资3786万元,建成23公里。G209国道绕城线建设完成投资3200万元,已完成4号桥台建设。投资3302万元完成县乡公路改造84.7公里,投资3593万元完成41个村116.5公里农村公路通畅工程。二是景区景点建设有新亮点。南华山森林公园整体开发完成一期工程,并顺利开园营业。完善古城夜景亮化工程和“寻梦凤凰”森林实景剧场改扩建工程,“魅力夜景”成为凤凰旅游新亮点。沱江风光带三期工程、沈从文熊希龄展览馆、城北旅游停车场、镇竿十二院、古城文星苑等旅游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三是城镇设施建设有大改善。阿拉边贸市场、麻冲农贸市场、吉信农贸市场、县人民医院等建设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县城中学搬迁暨体育场建设已投资4000万元,完成体育场主体工程及教学楼基础建设。红旗新区路网工程完成投资1100万元,完成人工湖开挖。四是生态能源建设有大起色。完成千潭、叭果咱等2座小I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配套工程建设;龙塘河水库节水灌溉设施改造工程接近尾声;千工坪、腊尔山、禾库、落潮井、阿拉等5个烟基工程示范点建设基本完成;全面完成“八百里绿色行动”绿化任务,完成退耕还林配套荒山造林7018亩、长防林建设10995亩、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7965亩;石漠化治理工程千工坪项目开始实施;森林覆盖率为42.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8平方米/人;实现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94.5%8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5%完成阿拉营、吉信、廖家桥等5个示范乡镇街道整脏治乱“五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50个村的农网改造,新建沼气池1081口,推广太阳能热水器566台,建成农村节能炉灶724个;全面开展沱江河、小溪河治污工程,凤凰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 五是特色农业示范项目建设效果明显。推广了红心猕猴桃丰产栽培技术,完成了猕猴桃母本栽培示范园建设,建立了500亩红阳猕猴桃科技示范基地;引进了“特早”等5个柑桔品种进行改造;完成油茶优良品种引进和定植任务12000亩;

3、社会管理效果好,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旅游市场整治有力推进。加大综合整治力度,依法取缔非法乡村游景点3家、非法售票点32个、无资质旅行社3家;抽查旅游团队1309个,查处“零负团费”293个、违规导游378人,责令补票19.17万元;督促店铺办理相关证照523家,督促家庭客栈办理相关证照315家;全县19个乡村景点已完成测量确权、资产评估等工作,今年2月底完成整合,3月份正式营业。二是创卫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投入资金130万元对沙湾、虹桥、老营哨、大坡脑以及古城内街巷道路进行了维修改造;新增5台微型垃圾收集车、1台洒水车、1台洗地机、5台三轮摩托洗地车和600个垃圾桶;新改建垃圾围14个,完成了兴隆市场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同时,卫生村创建、 “门前三包”、“五小”行业规范整治等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三是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县工作效果明显。社会维稳风险评估、社区网格化管理、城市管理互动、旅游环境长效管理、1+1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大沱江”新警务、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等七大机制建设深入推进,全年破获刑事案件38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19人,查处治安案件755起,行政拘留169人,有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四是查非纠违负重推进。全县共完成涉嫌非法建筑申报登记录入和甄别认定1546户,其中立案调查涉嫌非法商品房开发37户,行政处罚31户,并依法强制拆除城北3栋在建违法建筑。同时,组织编制棉寨“凤鸣谷”修建性详规和控制性详规,有效遏制棉寨地区违法违章建设现象。五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272万元,占地方财政支出0.68%;引进高端人才5名,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56人;全县申请专利总数22件,授权专利9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

4、社会民生事业成效好,发展成果切实惠民。

全县基本完成了28大项35小项省为民办实事和12项县为民办实事任务。一是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实现新农合参合人数31.1万人,参合率超过90%;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319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00人,发展旅游业以来累计提供就业岗位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新增各类社会保险参保4235人,完成各类基金征缴8648万元全面开展新型农村社会保险试点工作,首次完成发放农民社保障卡44456人、金额1467.1万元,发放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卡1122人、金额37万元;完成救助灾民7500余户31000余人落实各类惠农补贴10753万元;归集住房公积金3572万元,发放公积金贷款3886万元。二是保障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土结转廉租住房建设370套,2010100套廉租住房已完成主工程建设;投资800万元完成10所合格学校建设;投资626元完成12个乡镇文化综合站和45个农村书屋工程;投资3000万元启动实施118个村的农网改造;投资927.1万元,解决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三是保障环境进一步好转。集中开展安全生产“打非纠违”专项行动,共消除各类安全隐患312处,取缔关闭非法开采矿洞127个抓好乡村基层治理,开展社区共驻共建,提高了城乡社会管理水平。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巩固全省先进县地位。抓好育人境建设,全年共完成发放“两免一补”资金166637万元,创造性实施留守儿童“1+1”帮扶措施,刘卫中同学顺利被北京大学医学院录取,圆了我县连续两年考取清华、北大的梦想;抓好古城消防工作,投资2000余万元启动实施古城区内电网改造、市政消防栓建设和防火山墙修复等工作。四是扶贫攻坚进一步深入。大力实施“十二五”新一轮整村推进建整扶贫、“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腊尔山高寒山区脱贫解困试点等工作,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脱贫成效明显。全年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463套,其中腊尔山地区完成1520栋,实施腊尔山地区41条村组道路建设,完成人畜饮水安全工程7处,新增产业开发面积3.9万亩,扶持贫困人口16000余人,减少贫困人口0.7万人。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由于我县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经济总量不大,影响了财政收入对可持续发展项目的投入,有些示范项目还停留在前期论证或前期工作准备上,经济社会建设中出现的旅游“一枝独秀”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善。

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强组织和领导。在凤凰县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下,各成员单位要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重新认识创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有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按照《凤凰县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要求,进一步做好各阶段工作计划,以及各部门、各单位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强化工作措施,严格落实责任。

2、明确工作目标。根据县情,在认真考察借鉴其他实验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制定《凤凰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实施细则》,将其纳入“十二五”规划中的重中之重。

3、加强组织宣传。从相关部门抽调精干人员,负责实验区沟通联络、宣传教育、项目管理和信息处理等日常工作,加强基础研究、高新技术攻坚和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全县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浓厚的氛围,宣传、号召、动员全县人民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来。

4、多方筹措资金,确保项目启动和开展。全县各部门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好各种政策,抢抓各种机遇,积极做好并进一步加大跑项争资力度,整合各种资金,做到专款专用,确保各个主题示范项目的启动和有序开展。

 

 

凤凰县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0一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2011年凤凰县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总结

993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