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科技管理 实现跨越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的关心和指导下,资兴市科技工作连创佳绩,分别被评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全省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先进单位以及郴州市科技创新特别奖,资兴市科技局被评为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并在全省举办的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事迹报告会上作典型发言。这是资兴紧紧围绕为建设经济强市提供科技支撑,创新发展理念、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所取得的成效。
以推进可持续发展为中心
资兴市先后以争创 “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为载体,把两型社会建设摆在重要战略位置,积极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新路子。以推进产学研合作集聚人才,先后与国内4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成立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市内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产业都建立健全了专家指导、联合技术攻关和人才培训机制。以东江湖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为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两型社会”建设以及大型水库战略性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示范与借鉴。
以构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重点
近年来,资兴以构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重点,2005年在郴州市率先成立了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立完善了科技信息网络,建立了专业技术人才库、企业信息库、适合区域发展的高新技术专家信息数据库和项目数据库,增强科技服务经济的能力和手段,共孵化企业13家,培植企业技术研发中心6家,湖南金磊南方水泥有限公司被列为全国千家节能示范企业和全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今年5月3日,该公司总投资3000万元、装机容量4.5Mw的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建成投产。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支持的节能减排项目,该工程利用在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锅炉余热和生产线废气进行热交换,形成完整的热力循环系统,进而带动汽轮发动机发电(平均发电量达3139万千瓦时)。项目的建成将使得该公司每年节约标准煤近16800吨、节约用水13万吨,不但降低了能耗,还大幅减少了对资兴城区周边的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同时,资兴2005年率先在全省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科技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2008年组织实施农业科技特派员项目26项,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98项,培植东江湖鱼集团、创新人造板厂等农业龙头企业9家,创办白廊乡水产养殖等专业协会或合作社12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62元,同比增长14.5%。
以优化工作环境为关键
资兴市委、市政府为营造科技创新的环境建设创新型资兴,先后制定了《关于科技创新的决定》、《关于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力度的实施意见》、《资兴市专利申请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加强产学研结合推进科技创新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今年8月,资兴市规定:从2009年起市财政设立促进产学研结合专项引导资金,并按不低于正常收入增幅逐年增长。对企业引进的国内领先水平以上的高科技成果在实施转化中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每项安排扶持资金1—2万元。对在产学研结合过程中解决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的科技成果,每项安排扶持资金2—5万元。对获得发明专利并且有效实施转化的项目,每项支持3—5万元。对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每家支持3万元。对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的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每家奖励5万元。对产学研结合好,辐射带动作用强,尤其是领办、创办农业龙头企业的科技特派员项目,并且取得较好成效的,每项支持1-3万元。这些过硬的措施,充分体现了资兴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资兴市将科技工作纳入了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督查的重点内容,每年作出重点部署和安排,健全完善了市级领导联系重点科技项目制度。自2005年以来,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9.7%。2007年、2008年,全市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总支出分别为1.4%、1.44%。
以科学防灾减灾为根本
近年来,资兴市洪涝、地质、气象等自然灾害频发,科学防灾减灾成为全市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战略任务。在2006年“7.15”洪灾中,资兴市制定了《灾后重建技术工作要点》,在“7.15”洪灾最为严重的何家山乡何家山村,按抗震设防要求,规划建设了一个灾民新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湖南省灾后重建和防震保安示范村”。编制了“资兴市地震应急预案”,组织编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抗震设防基本知识宣传手册3万册,发放到乡村农民手中。2007年以来,通过办班、学校组织等形式开展防震保安知识培训50余场次,参训人员21450人次。在2008年的冰雪灾害中,及时翻印《南方地区雨雪冰冻灾后重建实用技术手册》9000册,发放到各乡镇及相关受灾单位和灾民手中,受到群众好评。2008年8月,东江水库移民避险搬迁工程经过资兴两年多的努力争取,在温家宝总理亲自关心下顺利通过,搬迁范围涉及资兴东江库区地质灾害点253个,纳入搬迁安置和工程治理范畴的移民1.8万人。资兴市委、市政府把该项工作作为一项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重要工程来抓。市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组层层签订了责任状,明确了考核办法和措施,将移民避险搬迁工作责任分解到具体单位和个人;通过深入调研,制定《东江水库移民避险搬迁建(购)房进度奖励办法》等政策,确定了近易地搬迁、进城(镇)购房搬迁、跨乡自主择址外迁和投亲靠友搬迁等四种搬迁方式。目前,所有搬迁对象已经确定了搬迁方式,绝大部分完成了建房选址工作,已经有5000余户1.5万余人启动了搬迁工作,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
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基础
扶贫先扶智,富民先富脑。资兴市坚持把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作为科技富民的关键措施来抓,编制了《资兴市农民发展规划》大力开展对创新型人才、管理人才、工人技能和农民实用技术进行培训。近三年来,全市举办培训班350期,培训科技示范户1.2万人次,培训农民13万人次。精心组织“科技活动周”,坚持组织开展“专家企业行、农村行”活动,在每个乡镇开辟了“科技信息之窗”,在市电视台开设“科教时空”专栏,开通了“科技特派员服务110热线”,面向农村科技示范户发放科技专家服务卡。2008年来全市送《湘云鲫、鲤的养殖》、《保护耕地》等科教电影下乡9800余次。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