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0322号提案的答复
张健委员:
您提出的《多措并举发挥民营经济在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中的主体作用》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并综合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省发展改革委和省工信厅等单位意见后,现答复如下。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激励措施、优化资源配置、注重人才引培、借力资本市场等方式,引导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全省民营经济在稳增长、促创新、保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三一重工、山河智能、蓝思科技、圣湘生物、景嘉微、楚天科技等一大批行业领域内龙头民营企业。您提到的原始创新不足、融合发展不够、服务扶持不深等,正是当前政府助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将认真吸纳您提出的建议,围绕“三高四新”战略,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持续完善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提升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一是已将“创新主体增量提质计划”纳入“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七大计划”之一。目前,正在组织力量编制方案,尽快出台实施。预计至十四五末,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将突破13000家。二是制定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为落实“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总目标,《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已列入全省2021年重点出台立法项目,将围绕“3+3+2”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和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产业发展任务、产业发展环境、产业推进机制等方面出台具体举措。三是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组织梳理我省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卡脖子”技术、自主可控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技术清单,开展湖南省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产业专题调研。近期,在省领导的亲自调度下,正在组织实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深入开展“四基”攻关突破行动,计划通过“揭榜挂帅”等形式,聚焦我省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发展急需的科技成果,特别是“卡脖子”技术攻关等,实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
二是推动产学研融合,加大科研成果转化。通过“产学研用金”多渠道融合,促进优质科技成果在湘转化。一是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政府奖补、社会化资本参与等,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激励民营企业自主投入。同时,在今年启动制定新一轮《湖南省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持续实施企业研发财政奖补政策。二是深化科技金融融合。按照去年底制定出台的《湖南省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试点实施办法》,正在组织长株潭3个国家高新区和岳麓山大科城开展试点,不断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是民营中小企业)信用融资的可获得性,下一步,将逐步把试点政策推广至全省实施。同时,探索设立省级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创业投资机构、社会资本、各类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参与设立子基金,扩大我省早期投资供给规模。三是支持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湘江新区等创新资源集聚区,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不断提升平台综合实力。加强我省区域内平台间的沟通协作,并积极探索与周边省份的强强联合。积极对接科技部,待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工作启动后,争取落户湖南。
三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着力提升协同创新能力。一是组织民营百强企业参与高新技术企业百强评定等工作,积极培育创新型民营龙头企业。二是支持创新型民营企业承担科技重大专项、产业链等项目,为企业打造创新平台、集聚创新人才提供服务,不断壮大我省民营龙头企业综合实力,打造更多独角兽和上市民营企业。三是支持有条件的民营龙头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科研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协同解决上游龙头企业技术推广应用问题和下游中小企业技术、设备、资金配套等问题。对产业化目标明确的技术攻关、产业链项目等,优先由龙头企业联合中小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实施。
四是加大政策支持,不断健全创新体制机制。通过政策聚焦和工作聚力,不断吸引优质资源向民营企业集聚。一是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在湘设立总部型机构,提升对民营企业总部的支持力度和综合服务水平,为全省民营经济吸引更多人才、平台、资金等优势资源。二是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不断加快审批流程,提升服务质量,重点对实施“零增地”技术改造的企业加大支持力度。三是贯彻落实今年6月份修订出台的《湖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管理办法》,构建更加完善的科技创业生态和孵化体系,推动“双创”高质量发展。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积极落实省级及以上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的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和增值税等优惠政策。四是持续实施“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积极推进揭榜挂帅、组建创新联合体和企业科技特派员等行动,帮助企业引进集聚战略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并积极推动高层次专家团队携带高新项目在企业落地转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成长性好、发展速度快的民营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增加省级科技人才计划支持人选来自企业的比例,引导企业科技创新人才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
感谢您对湖南科技创新工作的大力支持。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
2021年6月17日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