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1278号建议的会办意见
省委政策研究室:
夏文斌 等1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对接国家战略,组建长株潭产业联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将我厅意见函告如下,请一并答复代表:
近年来,省科技厅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自创区)为载体,多措并举整合创新资源,推动长株潭协同创新。出台了自创区《条例》、第二个自创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纲领性文件,探索形成了“省统筹、市建设、区域协同、部门协作”的工作推进机制,推动扩大自创区政策覆盖范围,大力推进建设自创区、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2020年,长株潭三市高新技术企业5388家、占全省总数的62.5%;技术合同成交额607.2亿元、占全省总数的82.5%;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省近60%。长沙工程机械、株洲动力产业总产值均突破2000亿,湘潭装备制造业突破1000亿。下一步,我们将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统揽,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充分发挥自创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支撑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发挥内陆地区改
革开放高地生力军作用,让“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永不落幕。
下一步,我们主要将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在共建创新平台方面。加强规划布局,认真组织实施自创区建设新的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实施创新高地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产业集群提升、高端人才集聚、双创生态优化等“五大行动”,以长株潭区域“创新一体化”赋能“发展一体化”,加快形成高效合作、集成联动、协同有序的创新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鼓励长株潭科技类园区链接京津冀、粤港澳等,建立“飞地”园区、托管或建立分园,通过优势资源的引进和整合,辐射带动长株潭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支持长株潭三个城市在科技型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打造市场化、专业化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通过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创新要素资源在大中小企业和高校院所之间自由畅通流动,促进长株潭城市群融通创新发展。对接国家科研基地和平台的总体布局,抢抓国家在重大创新领域建设一批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机遇,依托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院所科研优势,集聚全国乃至全球创新资源,强化创新协同,在生物种业、智能制造、自主可控等领域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加快推进岳麓山大科城、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围绕“3+3+2”先进制造业发展,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未来交通、生物医药、中医药、种业创新等领域谋划布局一批重大创新平台,整合优势科研资源,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对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科技行动计划,把和欧洲国家、地区的科技合作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探索自创区和中国(湖南)自贸区联动机制,打造国际级引才引智平台,吸引国外顶级人才来湘服务,推动国外先进技术和创新人才为我所用。
二是在共促成果转化方面。依托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体系,支持三市分市场和工作站建设,整合金融、税务、技术成果转移、检验检测等创新要素资源,逐步完善三市供需对接和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深化“科技金融志愿者”服务效能,定向服务长株潭三市内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企业。在长株潭省级以上园区及岳麓山大科城开展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试点,通过金融助力三市成果转化。
三是在探索共建产业联盟方面。以点带面,通过各市现有和正在筹划布局的产业技术创新“小联盟”,带动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大联盟”建设。探索依托三市优势产业特色,整合现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并在下一步申报创建中给予统筹指导,实现三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四是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一是组织科技人员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坚持“四个面向”,推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以龙头企业和高校院所领军人才团队为主体,加强和推进各学科、领域、行业、区域科技人才的协同创新、合作创新,组织联合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打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二是打造灵活高效的新型创新主体。进一步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厘清各类科研院所的定位,扩大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打造一批市场化运作、效率更高、机制灵活、开放包容的新型研发机构,让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金融家有机对接,高效融入产业、市场,造就一支全新的科技创新生力军。三是探索科技特派员新模式。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建立以企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为导向的“揭榜制”企业科技特派员派驻新模式。
五是优化创新生态体系方面。全面贯彻落实自创区条例,鼓励在股权激励、军民协同、院所改革、薪酬绩效、职称评审、人才评价、容错免责等方面加强改革试点,探索具有湖南特色的科技创新治理模式和治理机制。建立更加顺畅的统筹协调管理体系,加强产业布局、平台建设、创新资源统筹整合力度,推动自创区内各片区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重点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从海内外优先引进我省“十四五”规划拟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优势产业、军民融合重点支持领域以及科技服务领域紧缺急需人才。同时,对先进制造等领域的紧缺急需人才,可根据我省相关产业领域重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引才需求靶向引进,并按“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论证支持。加大对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湖湘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湖南省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项目,放宽职称、学历等要求。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
2021年4月22日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