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对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2098号建议的答复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19-05-06 11:03 【字体:
罗琼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实施科技创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乡村振兴,创新是动力,科技是支撑,人才是根本。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加速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科技人员服务农业农村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一是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着力规范和整合省级专项资金,安排专门资金用于农业科技创新自主选题项目研究。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安排贷款投放,确保“三农”信贷投入可持续性增加。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及农业产业化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一批适合湖南农业企业的股权和债权融资工具,加大对涉农企业的培育力度,积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综合研究运用风险补偿、基金投入等支持方式,支持涉农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立足我省水稻、生猪、油茶、柑橘、水产、竹木等特色产业,集中优势资源,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化布局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开展农业农村发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瓶颈,全面提升了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全省涉农领域共获得国家科技奖9其中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创新团队)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全省涉农领域共获得湖南省科技奖121项,其中:获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人;获省科学技术奖120项,其中一等奖(含创新团队)16所获的9项国家奖,除创新团队奖以外全部得到了转化应用与推广;16项省一等奖项目,13项得到了转化应用与推广(另3项为自然科学奖)。这些科技成果的转化,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农业提质增效增产增收和广大贫困地区农户的脱贫致富。着力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共建设了12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5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努力提升星创天地的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推进成果推广、教育培训、创业孵化、融资等资源共享服务,共建设省级星创天地149家,其中国家级星创天地75家(位居全国第7,中部第2)不断优化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布局积极支持农业领域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平台,近三年支持农业领域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省重点实验室、27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把县域作为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前沿阵地,着力增强县域创新实力,浏阳、湘阴、资兴获批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修订《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提高省自然科学奖、省技术发明奖、省科技进步奖奖金标准,增加奖励数量。三是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鼓励农业科研院校以合作实施、转让、对外投资和实施许可的方式,自主对财政支持形成的,不涉及国防、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农业科技成果进行转化,不再向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鼓励省属农业科研院校设置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负责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场运营和管理继续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大力开展农技人员培训和学历教育,特别是实施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定向培养计划,提升农技人员专业素养。四是强化农业科技人才服务支撑。芙蓉人才行动计划为指引,通过项目带动、团队建设、院士带培,培养引进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目前,我省拥有农业院士4人,农业领域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5人、湖湘青年英才27人。着力打造团队式、成建制科技人才对口帮扶模式引导科技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在51个贫困县组建以科技副县长为团长、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为主体的科技专家服务团,常年选派5000余名科技特派员、近1000名“三区”科技人才到农村基层一线服务。

  目前,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大农业农村科技工作力度,大力实施科技强农行动,推动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各项政策举措落实落地,积极打造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湖南”样板。

  是完善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和完善符合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律、各类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主体协调互动和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的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强化我省乡村振兴的科技政策和制度性供给。加强创新驱动系统能力整合,在现有省级产业技术体系的基础上,从2019年开始,再增加油菜、水产品、草食动物、中药材等新的体系,将柑橘产业体系扩大为水果产业体系,开展10大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速聚集创新要素。

  是强化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给重点围绕我省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加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领域的总体部署,深入实施《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2018—2020年)》,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强化品种品质品牌提升,重点加大对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木等重大农业科技攻关,不断优化以重大科技专项为引领的研发布局。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启动种业自主创新协同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好湖南种业自主创新工程鼓励各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订单质押、信用联保贷款。

  是统筹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加快国家生物种业技术创新中心、木本油料省部共建实验室申报建设工作。面向我省农业长远发展,聚焦产业发展需求,科学布局一批创新资源集聚的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优化农业科技园区布局,完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积极培育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加强星创天地等平台载体建设,为科技特派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乡土人才等营造创业环境,推进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技专家服务团、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计划实施力度,推动科技专家服务团向全省所有县市区全覆盖、科技特派员对贫困村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全覆盖。做好涉农省级科技奖励工作,强化农业领域顶尖科技人才、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创业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实施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对基层农技人员申报高级职称进行政策倾斜,建立科技人员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升农民职业技能为乡村振兴培养一带不走的本土科技人才队伍。

  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建设一批创新型县(市),打造我省乡村振兴的科技样板,营造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良好生态。积极支持农业领域先进引智成果培育、转化、推广,推动农业农村科技成果跨区域流动与落地。加大对县域科技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建设好基层科技管理队伍,面向乡村振兴重大绿色发展需求,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提升乡村振兴发展内生动力。

  感谢您对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

  20195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对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2098号建议的答复

9885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