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1140号建议的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郴州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建议》收悉,现综合省财政厅、省编办等会办单位意见答复如下:
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工作。尤其是近年来,湖南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部”“三个着力”等指示精神,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依托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新区等重大战略平台,积极探索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环境和资源瓶颈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在政府绿色采购、两型产业发展、清洁低碳技术研发推广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尝试,努力探索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鲜活经验。构建形成了1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7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31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格局。其中,郴州市是我省开展可持续发展探索的重要地区之一,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集中支持郴州市开展可持续发展探索,为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支持郴州市布局建设了两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资兴市、永兴县)和两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苏仙区、宜章县),实验区数量和层级均排全省第一。特别是资兴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我省最早建成的省级和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颇具影响的资兴模式。自2009年以来,省科技厅与郴州市建立厅市会商机制,并已经开展了两轮会商,省科技厅围绕会商议题对郴州市给予了集中倾斜支持。
二、逐步完善生态补充机制,加大对郴州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郴州市除北湖区、苏仙区和永兴县外,其余8个县市均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其中有7个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县。2015-2018年累计安排郴州市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15.81亿元,依次为3.42亿元、3.96亿元、4.18亿元和4.25亿元,年均增长7.5%。
三、高位推动积极对接,全力推进郴州市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国发〔2016〕69号),湖南省人民政府结合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理解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重要意义。2017年2月,湖南省人民政府第一个向科技部致函推荐郴州市为主体建设创新示范区。在许达哲省长、陈飞副省长的高位推动下,目前郴州市已成为国务院拟批复的第二批示范区的三个备选地区之一。
郴州市已经具备了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良好基础,也即将获得国务院的正式批复。为支持郴州市建设好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将郴州市打造为绿水青山样板区、绿色转型示范区、普惠发展先行区,持续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关于“在组织保障上给予支持”。根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86号)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机构编制工作,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以及机构编制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对于您提出的“郴州市组建创新示范区建设专门工作机构,并在机构编制数量方面倾斜支持”的建议,建议由郴州市委、市政府及机构编制部门研究提出意见后,省编办将按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和程序办理。
二、关于“在政策法规上给予支持”。2019年初,省科技厅已经启动“郴州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专项”前期工作调研,要求郴州市科技局围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创新平台建设”“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成果转化”“绿色发展相关产业和项目布局”“产业绿色发展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国际交流和合作”等方面进行统筹布局,形成专项三年实施方案。《湖南省东江湖水环境保护条例》的修订和《郴州市可持续发展促进条例》的制定,建议郴州市按照程序启动法律修订程序及立法程序,相关部门将予以优先支持。
三、关于“在资金投入上给予支持”。一是我省正在推动建立覆盖全省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已起草《湖南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实施方案(试行)》呈报省政府审批,拟进一步完善跨市、县断面水质、水量目标考核奖励机制,同时,对于流域上下游相邻县(市、区)政府间签订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的给予奖励,流域生态补偿范围涵盖“四水”流域,将包括郴州所有县市区。二是将按照《部省工作会商会议纪要》,“重点围绕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有色产业升级、产业高效承接等开展前瞻性项目各平台布局,加快完善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机制体制,持续引导创新资源向示范区聚集”。三是坚持目标导向,强化协调服务,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积极向省政府做好工作汇报,统筹中央和省级财政资源,共同支持郴州市建设示范区,为郴州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搭建创新平台、布局相关产业和项目、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改善民生等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撑。四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郴州示范区建设,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支持机制。推动引导省内外高校院所围绕创新示范区水资源利用、石墨烯新材料、优质硅石、水生态保护、重金属污染治理、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等开展产学研合作。
最后,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
2019年5月10日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