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对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1954号建议的答复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18-08-07 00:00 【字体:

胡锦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环保技术研究支持力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环保产业是我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5年省政府出台《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湘政发〔2015〕17号),通过“实施示范工程、加强技术创新”等10条举措推动我省环保产业发展,在科技与政策的双擎驱动下,我省节能环保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连续多年保持25%以上的增速,2013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2017年达到1900亿元,规模位居全国前10位。

  近年来,省科技厅为落实好湘江治理与保护“一号重点工程”、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引导创新要素向环境保护重点领域聚集。《湖南省“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坚持“绿色”导向,在十大领域创新链中有4个领域与环境保护事业密切相关,分别是绿色产业、生态环保、现代农业和新能源。探索多元化投入方式,运用后补助、股权投资、风险补偿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共同支持环境保护领域创新创业。二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夯实环境保护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基础。组建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光伏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0多个重大创新平台, 成功研发出重金属废水生物处理、生物冶金、土壤重金属修复等关键技术。大力推进以创新联盟为载体的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在环境保护领域以企业为主体组建了“大气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防治”等1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超过200家。面向国际、国内寻找、吸纳创新资源,依托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与德国汉诺威水协等50多家中外涉水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了洞庭湖湿地保护等、常德穿紫河治理等大量中外技术合作。三是破解关键技术瓶颈,不断完善支撑环境保护的科技创新体系。近5年,在环境保护领域累计整合国家、省级科技资金超2亿元,组织实施国家、省级科技项目近200项,推动清洁生产减排、有机复杂废水深度净化与回用、重金属污染防治、土壤治理修复、生态修复与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等关键领域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四是加大统筹联动力度,合力营造有利环境保护事业的创新发展生态环境。坚持开放共享导向,联合财政、环保、经信等部门出台系列普惠性举措,在培育众创空间、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推动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结合等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如设立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超过10亿元资金支持。

  目前,我们正继续围绕湘江治理与保护“一号重点工程”、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着重在创新载体建设、部门协同创新、创新基础条件等方面下功夫,持续提升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一是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支撑环境保护事业的核心载体建设。积极对接科技部,争取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落户我省。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是基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打造的区域性科技创新的新模式,对于我省“十三五”期间的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事业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我们将以基础条件较好的郴州市为主体,加快做好主题凝练和方案编制,争取尽快获得科技部的支持。围绕“三区一极”目标,加快推进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各项示范工作,建设长株潭科技金融服务集团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示范区集聚,打造科技创新的高地,加快形成以长沙“麓谷创新谷”、株洲“中国·动力谷”和湘潭“智造谷”为主体构架的长株潭创新“核”,把示范区打造成为在全国乃至在全球有重要影响的区域创新中心和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

  二是构建科环协同推进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的新机制。充分发挥省科技厅与省环保厅在技术、人才、市场、资源等多方面的互补优势,立足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以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重大科研项目和工程为依托,提升我省环保科技创新能力。重点聚焦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要求,围绕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的环境生态安全问题,面向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和保护公众健康目标,有针对性的实施一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深化对典型环境过程的认识,形成针对多污染物及多介质的污染减排、质量改善、风险防范、监督执法、环保产业等科技支撑体系,实现环保科技全方位的跨越发展以及部分领域的赶超引领。联合省环保厅面社会征集、筛选并推荐一批先进适用的环境保护技术,加快环保技术成果的转化

  三是实施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基础条件提质升级行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大在环保领域建设一批专业科技园区、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争取拥有更多的世界级和国家级平台资源,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开放发展的基础条件。组织实施好中央和省级系列人才计划,完善地方配套机制,加大领军人才引进力度,加大创新人才税收优惠,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工作环境和创新社区,构筑全方位的服务体系。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手段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国家水安全科技创新湖南区域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力争抢占全国生态文明科技创新的高地。

  感谢你们对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

2018年7月2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对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1954号建议的答复

9885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