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科技专家组团下乡打通农业发展“任督二脉”
冬天的攸县乡村,看不到“冬闲”气息,油茶林间、蔬菜地里、加工车间,忙碌的不仅是乡民们,还有80名科技专家。近年来,攸县紧跟时代发展,探索“一团一课一基地”科技服务新模式,着力破解“三农”新问题。
实践中,攸县在现有科技特派员管理和选派方式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新的选派机制,结合本地的产业特点,整合发挥派出单位资源优势,组建跨学科、跨行业的科技专家服务团,达到一名科技特派员引来一个专家团队甚至一所高校智力资源的效果,推动科技服务模式由“单兵作战”向“组团联动”转变,实现“订单式”需求和“菜单式”服务精准对接。当前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生产以及社会服务这方面的专家亟需。特别是针对现代农业一二三产的加速融合,攸县积极选派一批工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人员到农村创业服务,着力壮大县域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技术咨询与培训是科技专家服务团的主要职责之一,攸县科技专家服务团以调查研究、政策宣讲、理论培训、技术实操为内容,创新“田间课堂”、“现场演示”、“基地示范”等形式,综合运用攸县分布在城乡各个角落的“门前三小”送技术下乡,举办各类科技培训活动120余场,发放科技资料3.5万份,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技术骨干9500人次。
攸县科工信局负责人介绍,县科技专家服务团以22个科技示范基地(园)为技术服务对象,推动企业从传统农业领域向新兴产业延伸,跨界拓展,集中现有优势打通产业链各环节。
如今,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凸显,示范基地成立博士工作站3个,推广柑橘脱毒容器苗繁育技术等新技术21项,成功引进丰脐橙等新品种36个,2家企业认定为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企业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涉农企业获省市创新创业大赛奖项。
“一团一课一基地”的科技服务新模式,抓住了“科技”的属性,拓展了“特”的内涵,优化了“派”的方式,让科技服务具有时代味、泥土味、共富味、改革味,活力持续迸发。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