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市州动态

株洲:奋力在加快创新发展中走到前列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16-07-29 00:00 【字体:

  近年来,株洲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速发动创新驱动新引擎,全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营造了促创新的发展环境。出台了株洲市《关于建设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动方案》、《关于支持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实施方案》、《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开放共享服务管理办法》、《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逐步形成了投融资、人才、财税等科技政策体系,极大地改善了科技发展软环境。市本级科技投入达5800万元,设立了“科技杰出贡献奖”“科技进步奖”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逐年提高奖金额度,科技杰出贡献奖奖金由每人10万元提高到50万元,市本级每年颁发的奖金达500多万元。大力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对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予以5-10万元奖励。全面实施《株洲市万名人才计划》,深入实施“科技领军人才计划”,设立“株洲市万名人才计划”专项资金,对高端人才给与最高100万元生活补助、1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和100万元贷款贴息,在全市营造了重视科技、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推进了高水准的自主创新。明确了打造“中国动力谷”的工作主题,提出“创新10条”,狠抓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环境优化”三大工程,建立并实施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平台、企业技术、成果转化(转让)、科技金融 “五张需求清单”,突出第一批166个项目的推进落实,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1-6月,全市专利申请量2668件,同比增长35.16%,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953件,同比增长42.03%;专利授权量2024件,同比增长2.27%,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469件,同比增长31.74%。

  集聚了高端化的创新要素。全市技术创新平台达到155家,其中国家级24家、省级78家,(2015年新增2家国家级平台,新增7家省级研发平台),居全省第二。培育了以刘友梅、丁荣军、尹泽勇三名企业院士为首的国家级高端人才433人,建立院士工作站4家,建成了6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立重点实验室、研究开发中心和基地、重点学科达200多个。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组织了专家院士行、博士教授与企业结对子计划、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等活动,促进人才在实践中发挥优势。各类专业人才20余万人的人才队伍,汇聚成为全省首屈一指的企业创新资源。

  培育了高成长的企业群体。每年安排2000万元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9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5家,国家创新型企业4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5家,湖南省创新方法试点企业11家。积极推进“五城四基地”建设,在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等产业领域培育和发展创新型企业,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功创建4家国家级产业化基地:国家轨道交通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电动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中小航空发动机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硬质合金特色产业基地。

  构建了全链条的服务体系。根据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根据创新链,布局资金链、人才链和服务链。组建株洲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中心、智汇专利运营公司、科创基金管理公司,打造全市“创业导师咨询服务平台”、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平台”、“技术转移综合服务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5大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全链条、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企业和创客提供专家咨询、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技术成果转化和交易、国际国内技术交流与合作、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补偿、专利协同运用、专利法律援助等服务。按照“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总体思路,布局了炎帝创客中心、云龙零创空间、中国动力谷新动力众创空间、大汉希尔顿三创空间、IGBT众创空间等首批12家众创空间,构建富有株洲特色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重点建设了全市创客服务总部基地“炎帝创客中心”。作为全市众创空间的典范和样板,“炎帝创客中心”以个性化的创业导师团队、开放的科研共享平台、立体化的科技金融平台、全链条的孵化服务平台为鲜明特征高效运行,现有总面积800m2,入驻团队28家,服务企业35家,开展各类双创活动52场次,卓有成效地为各类众创空间和创客提供了创新资源服务。全市成功募集资金1.25亿元,设立了该市首支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率先推动在高新区成立科技银行,拉动科技贷款2亿元。力争到2020年,全市创业投资引导资金规模达到10亿元,各类创业投资基金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基本形成,有力确保技术型创新人才发挥专长、大展身手。

  形成了开放式的创新格局。全市有140多家企业与国外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中车株洲所先后在英国成立半导体研发中心,设立了美国研发中心,并分别与新泽西理工学院、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两大知名高校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成功完成12个海外并购项目,时代新材公司以2.9亿欧元成功并购德国博格公司,时代电气成功收购全球第二的深海装备研发制造企业“英国SMD公司”。 株洲的高铁出海,成为中国装备“走出去”代表作。今年1月,由中车株机输出技术、在南非当地生产的第55台22E电力机车下线,这是该公司动车组整车打入欧洲市场,在马来西亚建立我国首个轨道交通装备海外制造基地之后的又一重大海外布局。科技对外交流合作蓬勃发展承担实施全省首个中日樱花科技计划,组织13人赴日本学习,搭建了中日国际技术转移互联对接通道。与英国斯旺西大学签订全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政府推动、企业主体、产品先行、技术保障”,具有株洲特色的科技创新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株洲:奋力在加快创新发展中走到前列

988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