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严密部署,精心实施,科技扶贫见成效
2016年,赫山区科技局根据中央、省、市、区和省厅、市局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全区实际,坚持以科技支撑为依托,以扶贫、脱贫、致富为目标,精准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精准把握中央政策及上级精神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该局党组四次召开专题会、三次召开全体干部会,认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组织干部开展“我为扶贫献力量”大讨论,使每一名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区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真正将扶贫工作深入到脑海,落实到行动,“真扶贫,扶真贫”成为了该局干部的共识。
二、严密部署科技扶贫工作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针对赫山区贫困村地域、资源特点和贫困人口实际,结合单位工作优势,该局出台了《赫山区科技局关于科技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意见》,成立了科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了精干人员,明确了具体工作目标,制定了过硬的工作措施,该局科技扶贫工作做到了精准推进。
三、扎实开展科技扶贫工作
1、着力培育、发展蔬菜特色支柱产业
赫山区土肥水美,气候湿润,非常适合蔬菜种植和加工。2016年,该局把培育和支持蔬菜产业做为全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科技立项支持、开展“产学研”对接和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方式,加强蔬菜技术管理,优化蔬菜品种结构,强化蔬菜质量安全,加大产地、市场的对接力度,实现了蔬菜产业的较快发展。2016年,新增蔬菜基地面积2350亩,全年蔬菜播种面积达38.23万亩,总产量达 78.33万公斤,总产值突破10亿元。特别是益阳世林食品有限公司、益阳市风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益阳竹泉农牧有限公司等蔬菜种植和加工企业通过科技立项扶植,一方面带动了周围部分农民脱贫致富,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企业较快发展,其中益阳世林食品有限公司蔬菜加工年产值突破1.5亿。
2、着力建设科技扶贫载体
针对赫山区农业资源分布特点,该局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牵线搭桥,支持科技资源雄厚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农业企业精准对接,促进企业发展,带动当地农民脱贫。今年,该局重点培育、支持了位于泥江口镇的益阳市旺泰茶业有限公司和位于欧江岔镇的益阳市泊湖岭绿色农业有限公司两家科技型扶贫示范企业。旺泰茶业的“现代生态绿色防控生态示范茶园”项目吸纳当地部分农村贫困人口就业,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带动赫山区及其周边乡村茶农近50户脱贫。泊湖岭绿色农业有限公司的“现代渔业无公害鱼猪综合健康养殖示范”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全区鱼猪综合健康养殖发展,养殖增效,渔民增收。
3、着力加强科技支撑平台建设
为大力推进全区农业领域创新创业工作,有力打造适应于农业农村创新创业需要的众创空间,该局积极指导益阳市风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农业“星创天地”项目建设,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目前,公司拥有创业基地3360亩,农机装备68台套,已建成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开通了微商、手机APP,建设培训中心1500平方米;发展蔬菜种植科技示范户80户,优质水稻生产科技示范户50户,示范带动贫困农户20户。
4、着力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在省厅和市局的支持下,2016年,该局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农业农村信息化基层站点建设。支持、指导泉交河镇农技站和八字哨镇农技站搭建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开展专家网上技术咨询服务,为广大农户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和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同时,积极指导益阳市农田谋士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与湖南农人公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结盟,组建了益阳市农人公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该公司以电商平台为基础,以渠道为核心,依托村级服务站加盟点,实现“厂家直供”与“农产品进城”双向互通渠道,帮助农民发展自身自主脱贫,实现电商扶贫。目前,公司已在区内开设实体店30家,解决贫困人口就业155人。
5、着力开展科技人才扶贫与技术培训
该局还高度重视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在扶贫工作方面的作用。为了推进该项工作有效开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综合赫山区实际,遴选了李永先、殷达等12位思想政治表现好和专业技术强的同志下到乡镇担任科技特派员,深入开展科技扶贫。为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该局组织区农业局专家对黄泥湖、八字哨、泉交河等蔬菜生产管理人员和蔬菜生产员进行蔬菜生产管理、蔬菜生存技术和蔬菜质量安全知识培训,目前已开展培训21期,培训菜农达1200多人次,其中,贫困对象100多人,发放技术资料12400份。全区现有2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该局针对新市渡镇跳石村、新市渡镇自搭桥村和兰溪镇新沙村三个重点贫困村开展驻村培训,对农户分别进行了“池塘养鱼”、“有机蔬菜栽培”以及“特种养殖”等专业技能的培训,农户反响积极。
下阶段,该局将继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因地、因企施策,把精准扶贫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