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高新区三项具体举措迅速贯彻落实省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
湘潭高新区主要负责人在参加完省科技创新大会后,立即部署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相关工作。明确在2017年要加速推进三项具体工作,落实省科创大会精神。
一是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今年要以健全完善“院士创新产业园” 和“长株潭清华创新中心”两大平台建设,鼓励和支持院士工作站和专家实验室申报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促成已签约的多肽药物研发、动物转基因、5G通信设备等项目落地转化,形成生产力。积极承接北上广深大(中)型企业产业转移,促成一批在精密制造、智能控制系统、协同创新等领域高层次人才入园发展,力争引进高端人才(团队)6个以上。借鉴中关村自主创新“1+6”政策体系,研究制定适合本地科技创新发展的“1+N”政策体系,出台支持企业创新创业、技术转移转化、科技金融结合的相关政策。启动“高企培育计划”,探索设立高企培育基金,力争3年内高企数量翻番。提升风能公共检测平台、迅达燃气研究中心等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能力,在金杯电工、胜利钢管等企业再布局一批国省级重点实验室。以知识产权评议示范园区为基础,筹建长株潭知识产权评估交易中心,促进区域科技成果转让市场化。加快推进力合众创空间、创新创业街建设,健全创新创业全过程服务体系,聚集一批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力争全年引进高端科技项目15个以上,高端人才、技术骨干20名以上,科技孵化项目60个以上。
二是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让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创新决策、成果转化的主体,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抓住三个关键点,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以产业创新为重点,支持湘电风能、迅达、崇德等智能制造领域的龙头骨干企业加大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发力度,积极创建国、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以“双创”为切入点,鼓励园区中小微企业开展技术、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等创新活动。以高新技术企业为落脚点,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研发投入规范等纳入高企培育计划,着力培育和新增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年内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创新平台2家,实现社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0%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20%以上。另一方面要完善两个机制,强化企业在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深化企业新产品、新技术转化应用的导向机制,以后补助等扶持方式引导企业加快对新产品、新专利的转化应用。完善面向市场、企业为主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重点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平台,加大在新能源装备、工业机器人等方面合作成果的转化应用力度。全年实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15项以上。
三是要抓好示范平台打造。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两个示范平台。一是打造孵化示范平台。构建梯级创业孵化体系,围绕“苗圃-孵化-加速”的创业链条,抓好各级创业载体的管理与培育工作;围绕“智造谷”、电子商务等产业布局,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国、省新型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加快推进力合星空、东方金谷二期等载体建设;完成院士创新产业园基础设施改造,推进量子聚能供氧材料、数字雷达等入驻项目的建成投产和超级电容等新项目的落地开工,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国家级示范平台;培育申报国家级孵化器1家,新增省级众创空间或孵化器1家。实现园区企业孵化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过800家。二是打造服务示范平台。技术平台方面,重点推进长株潭创新中心建设,高起点做好中心规划和建设方案编制工作,力争获批省级创新中心;拓展千智机器人、正芯微电子、华康恒健等院士创新产业园企业、产业龙头企业实验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申报国、省级重点实验室。转化平台方面,探索建立园区知识产权交易体系,启动园区技术交易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湘潭专利分析与评估中心落户,促进区域科技成果转让市场化。科技金融方面,探索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运营模式,拓宽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依托力合长株潭创新中心发起设立产业基金2支、天使基金1支。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