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9月,长沙经开区预计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6.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5%,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长沙经开区以经济发展成果献礼。以2000亿园区的体量保持两位数高速发展,离不开长沙经开区坚持以转型、创新、提升为总揽,自我加压、砥砺奋进。崛起东部,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发展,长沙经开区正向全面实现“率先打造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率先建设5000亿国家级园区”发展目标提速迈进。
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区,主导产业强势增长
根据园区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优势,长沙经开区以率先打造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为目标,全力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截至2016年底,园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8家,年产值过亿元企业85家,过10亿元企业19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31家。
在长沙经开区,有全省首家德国工业4.0标杆企业——博世汽车长沙工厂,以上汽大众、广汽菲克为代表的汽车智能工厂全球领先,三一集团ECC企业控制中心被央媒誉为中国智造的骄傲,铁建重工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成为智能制造引领标杆。目前,园区已成功创建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1家、省级智能制造企业4家、省级智能制造车间3个、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28家。
智能制造带来的技术革新直接推动产能增长,园区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迅猛,2016年产值同比增长105.4%,今年有望打造园区首个千亿产业集群,整车产能预计超过100万辆/年。
与此同时,今年1-9月,工程机械产业回暖态势明显,已连续三个季度实现正增长,其产值约占全国总量的23%、全球总量的7.2%,品牌知名度与市场覆盖率触及全球。电子信息、大健康、大环保、新能源、先进装备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亮点不断呈现。
项目引领,招大引强蓄足园区内生动力
“坚持项目为王,深入开展二次招商、中介招商,出台招商引资中介人奖励办法,鼓励企业以商招商。”长沙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招大引强持续为园区添上新动能。
围绕“两主一特”等支柱产业招商、引商,补链、强链,是长沙经开区招商引资的科学方法论。去年,铁建重工、三一集团、广汽三菱、长丰集团、博世汽车、千山药机纷纷增资扩产,实现“裂变发展”。
近年来,长沙经开区每年引进投资过50亿元产业项目2个以上。去年以来,园区共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40个。
不沿边,不靠海,长沙经开区依旧在长沙东部竖起“开放崛起”的大旗,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外贸业务发展的奖励办法》,安排外贸专项扶持资金,鼓励企业扩大进出口,提升对外贸易发展。
目前,园区共有119家外贸企业,在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海外企业。2016年,园区共完成外贸进出口额28亿美元,占全市总额(112亿美元)的25%,占全省总额(259亿美元)的11%;2017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额增长35.24%。
“四张蓝图”描绘园区新未来
进入“十三五”,长沙经开区规划了土地利用、产城融合、产业布局、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四张蓝图”,提出了“一主一次两轴”发展思路,即以现有位于星沙城区园区为主中心,建设中央商务区;以人民路两厢(长沙经开区区域)为次中心,规划建设新的产城融合综合区;以“开元东路、星沙产业基地片区”和“黄江公路、上汽大众以东片区”为两轴,规划建设现代高端制造业聚集区。
有产业,无配套,并不是真正的园区。长沙经开区提出,将加快环城绿带、千园之城、绿道、海绵城市建设,园区建设水平逐步提升、平台吸引力不断增强。未来,园区住宅商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交通道路、公园绿地等用地面积将占用地总面积的42%。
“我们将围绕建设‘四个一刻钟交通圈’‘三个十分钟公共服务圈’,科学铺排教育医疗、公交网络、停车场、商业中心、员工小区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长沙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运用PPP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预计总投资将超过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