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开启“创新怀化”扬帆起航新征程
奋力开启“创新怀化”扬帆起航新征程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龙小生
2016年3月28日
党中央、国务院把创新驱动战略摆在了“十三五”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怀化市委、市政府更是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后来居上的制胜法宝,作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面部署。这些,都昭示着我们的创新春天正当春暖花开。“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怀化要打造成全省“一极两带”新的核心增长极,要建设好“一个中心、四个怀化”,必须抢抓科技创新这一东风浩荡之势,高高扬起怀化航船的风帆,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辉彼岸,扬帆破浪,奋力前行。
把握大势:让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植根于心
从全球科技的趋势看,科技创新其风正劲。历史和实践已经反复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特别是现在,科技创新周期加快、领域加宽、频率加大的趋势更为明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技术方向都面临着重大突破,新一轮全球科技发展呈现春风强劲、春潮澎湃之势。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经济结构性改革处在关键时期。要使中国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必须紧紧依靠结构性改革和科技创新,推动新动能加快成长、化蛹成蝶,促进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凤凰涅槃,用创新的翅膀使中国经济飞向新高度。怀化历来具有“不甘人后”的精神特质,在科技创新上更应顺势而为、谋势而动、乘势而上,敲响创新鼓点,奏出怀化经济最强音。
从怀化发展的态势看,科技创新其势已成。面对发展的重重压力,市委市政府已经把创新摆在了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首先是在布局中领航向,市委市政府进行了“一极两带”和“一个中心、四个怀化”战略布局,市委书记彭国甫特别强调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怀化后来居上、出奇制胜的法宝,并作为怀化新一轮发展的“指南针”、“导航仪”,引领怀化全面创新发展。其次是在定力中显敏锐,市委市政府咬定“发展”不放松,保持发展的战略定力,抢抓技术变革、产业变革之势,于2014年实施了“产业园区发展三年倍增计划”,这两年技术密集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实现了全市经济运行换挡不失速、量增质更优。再次是在改革中见真功,2015年是怀化的“全面深化改革年”,市委市政府将科技创新置于制高点,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大批能够立得住、群众认可的改革硬招实招,以创新抓住机遇、用创新应对挑战,将怀化的创新发展之路标示得格外清晰。
从怀化实践的形势看,科技创新其时已至。“十二五”以来,创新越来越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前进的脚步,驱动着怀化发展。创新创业激发活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5家,全市共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07.9亿元,完成增加值200.6亿元,均比“十一五”期间翻了一番还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专利申请总量达到6888件,授权总量达到4114件,均为“十一五”末的两倍,130项成果获得怀化市科学技术奖励;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08项,投入省级以上项目经费9946万元,同比增长257%。总体上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已经有了形与势。但也要看到,我市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产业技术和科技含量与发达地区仍有相当的差距。所以,洞观这样的时与势,我们别无选择,唯有剑指创新,时与势才能在我们这边,我们才能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我市的发展才能如巨轮启航,行稳致远。
引领大势:让创新驱动发展的举措开花结果
当今科技打破了空间区域界限,让怀化与发达地区真正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这恰是时代给了我们一个不可复制的重大历史机遇。没有传统产业的负担,怀化反而能够培植后发优势,依靠创新转换发展动力,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发挥好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在新的起点上形成强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城市的新飞跃。
以创建国家科技园区为契机,着力完善创新空间开发体系。要把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置于“一极两带”新定位下,重新布局全市创新空间开发体系,高标准、高水平、高要求推进科技园区创建工作,重点加强“怀黔千亿工业走廊”建设,打造怀化工业园、怀化经开区千亿园区,打造更多百亿产业集群,努力打造成为“一极两带”发展新的增长极,辐射带动全市创新驱动发展。要强化规划引导,在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中融入创新空间开发规划,优化劳动力、土地、管理等要素配置,引导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集聚。要强化平台建设,重点扶持产业园区集聚创新平台建设,建设一批面向行业的共性技术研发与测试、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产业集群创新平台,为科技成果走向市场搭好桥、铺好路。要围绕“三年倍增计划”增强驱动能力,推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走高精深发展之路,做强核心支柱产业。各个产业园区发展要重点落实“中国制造2025”纲要,以高端化、智能化、特色化、绿色化为目标,以高新技术、业态创新为抓手,并协同加强园区管理创新,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城区,增强园区倍增倍升的内生增长动力。
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完善创新产业培育体系。重点要坚持五个有机结合: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有机结合,支持引导传统产业企业创新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让“老产业”焕发出“新活力”,同时对技术最前沿、未来有前景、怀化有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大力扶持、加快发展,把来势较好的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制造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推动产业向高端跨越,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有机结合,扩大创新供给,聚焦突破新一代信息终端、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关键核心技术及应用,打通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价值链,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壮大我市实体产业经济。坚持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有机结合,以怀化经开区为主阵地,构建以工业设计、影视传媒、创意出版、动漫游戏为主体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催生新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加快怀化科技服务业发展。坚持科技与金融有机结合,发挥政府产业引导资金的引领作用,培育壮大怀化多元化资本市场,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坚持创新与创业有机结合,让创新、创造、创意的种子在创业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让一棵棵创新的“幼苗”长成一望无际的“森林”。
以企业为主体,着力完善创新资源集聚体系。要牢牢抓住企业这个根本关键,让企业成为创新需求的主体,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加强对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引导、服务、培训,增强自主创新意识,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要让企业成为人才引进的主体,更加注重精准发力、“量身定做”,鼓励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团队、研发团队。要让企业成为承担科研项目的主体,建立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依托科技补齐技术短板,推进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拉长并锻强产业链条,扶持企业牵头建设各类产业技术研发平台、产业技术联盟,鼓励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只要怀化的企业都致力于创新,大企业“龙头”带动、中小微企业“特尖专精”,就能支撑起我市创新发展的新天地。
以特色为根本,着力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积极依托科技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着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现代养殖业,围绕粮棉油、果蔬菜、畜禽水产、竹木森工、中药材等五大支柱产业,着力开展优质茶叶、柑橘、工业原料林、生猪标准化养殖等十大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实施“百片千园万名”科技兴农工程,扎实推进国家级、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快种养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步伐,扩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规模效益。同时,要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把创意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拉长并锻强农业产业链,不断扩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空间和活力。
主导大势:让创新驱动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
当前,我市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在从规模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增长,经济结构正在深度调整,发展动力正在转向新的增长点。要保持好这样的“如日方升”发展之势,必须保持创新的战略定力,以创新主导大势,由“势”定“形”,由“形”成“型”,实现我市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把落实责任作为当务之急。科技创新工作抓得如何,不是看谁的口号喊得有多响亮,而是切实做到各级一把手亲自抓第一生产力,要像重视抓产业项目一样重视抓科技创新,像重视干部人才培养一样重视科技人才培养,持续努力,久久为功。要发挥好综合、协调和指导的政府管理科技职能作用,真正成为科技人才的“娘家”,当好科技人才的“后勤部长”。各有关部门要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责任,在政策支持、服务企业、要素保障上,选准切入点、把握发力点,当断则断,大胆突破。特别是要举全市之力推进国家级高新区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把组织责任、协调责任、主体责任、配合责任一项一项落实到位,迅速打开局面、见到实效。
把深化改革作为关键招数。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加快科技管理、科技评价、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排除各种非科学的人为干扰,积极清障搭台,砍掉繁文缛节,破除束缚桎梏,满腔热情积极服务,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要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完善协同创新机制,克服各部门存在的分散封闭、交叉重复、信息孤岛等现象,实现产业需求、科技成果、市场运用的有效对接,集聚一切要素,发动一切力量,推动形成全市协同创新的浪涌效应。
把政策环境作为重要抓手。一方面,中央、省、市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陆续出台了不少,要在怀化抓落地、见实效。对科技创新各项政策措施,要研究透、运用好,形成“叠加效应”。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如推进新型工业化等一系列激励创新措施,具有开创性和“含金量”,要大力宣传、坚决落实,防止“捂在手里、停在纸上、悬在空中”。另一方面,要厚植创新沃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各方英才提供舞台、提供机会、提供阳光雨露和土壤,让创新创业人才在怀化脱颖而出,培育尊重知识、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营造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的社会氛围,特别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带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让创新的活力在五溪大地上喷涌迸发。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