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推动怀化超级杂交水稻产业健康发展
怀化地处雪峰、武陵两大山脉之间,是杂交稻制种大市,适于发展超级杂交中稻生产。但仍然存在水稻生产区域布局欠合理、新技术应用速度不快等突出问题,制约了全市超级杂交水稻的快速健康发展。为了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杂交水稻生产水平,确保粮食安全,2013年,市科技局在深入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顶层设计了“优质超级杂交水稻提质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重点项目,包括4个子课题:一是选育超级稻新品种。完成1-2个不育系省级鉴定,5-6个杂交中稻新品种国家或省级审定;二是集成新技术。开展生态适应研究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确定最适宜的生态区域,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组织生产示范;三是转化生产方式。推广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模式和机械化作业,提高生产率;四是强化稻米加工工艺,提高稻米商品化率。旨在通过对超级杂交水稻开展新品种选育、病虫防治、栽培新技术等组装配套,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增加粮食总量、提升稻米品质的目标。经过严格的答辩评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市种子站等4家单位联合承担了该项目,由市农业局王圣爱高级农艺师为首席专家,牵头进行协作攻关。
9月22日,市科技局组织怀化职业技术学院胡龙湘教授、易稳凯研究员、市农业局姚敦辉研究员、田明喜高级农艺师、市科技局王宏文副局长等5位专家组成验收组对该项目进行现场验收。验收组首先实地查看了鹤城区坨院村、中方县下坪村生产基地,随后召开验收会议,王圣爱、市农科所所长陈告、副所长禹伟夫、刘登中等分别代表各子课题组向专家组进行了汇报。专家组仔细检查、核对了项目组工作报告及相关课题研究形成的有关文字材料、图片资料,并对项目组进行了现场答辩。5位验收专家一致认为:项目资料真实、可靠,形成的技术指标具有先进性、实用性。通过3年来的科研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项目任务,取得了预期成果:一是1个两系不育系和7个杂交水稻新品种通过省级品种审定;二是制定并发布11个超级稻新品种制种和栽培技术标准;三是在全市推广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累计125万亩;实现稻谷订单生产累计30万吨;四是项目成果转化效益良好,建成1.2万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创办千亩生产示范片34个,平均亩产687公斤;全市累计推广210万亩,增效4.52亿元。
最后,王宏文副局长代表市科技局宣布该项目顺利通过结题验收,认为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推动了怀化市超级杂交水稻产业健康发展,对发展怀化和大湘西乃至整个武陵山区的粮食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他表示:今后,市科技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围绕怀化市特色产业,进一步理清思路,做好顶层设计,开展重大项目联合攻关,使科技创新真正成为实施精准扶贫,发展地方经济的强大动力。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