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用科技创新引领农业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意义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核心是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现代农业是与传统农业相对而言的,目前学术界认为,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是科学技术对农业的贡献率在80%以上,农产品平均95%以上,农业投入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比重40%以上,农业劳动力总数比重低于20%。
益阳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资源比较丰富,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是国家级的商品粮基地、商品棉基地、商品鱼基地、瘦肉型获得基地及综合商品基地。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科技推广和服务不断创新,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和成果得到了转化应用,优质杂交稻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覆盖率逐步提高。市农科所选育的“湘益猪配套系”填补了我省生猪育种的空白,促进了益阳生猪生产的发展。选育出的优质稻早籼6号、湘早籼45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产量和质量全省领先。棉花采摘机对棉花采摘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建立了资阳迎风桥镇国家粮食新品种示范基地和赫山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水稻核心示范区。益阳黑茶全国闻名,克明面业、白沙溪茶厂、益华水产、瑞亚高科、富佳科技等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升级,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8%,逐年得到提高,全市品牌农业产值占农业总值的55%以上。我市农业科技贡献率高于全省4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进程得到稳步推进。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当前,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在蓬勃兴起,农业正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竞争面临新的局面。益阳的农业虽有一定的优势,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是农业基础薄弱,科技含量不高,特别是农产品小而分散、产业化不够、市场占有率不高等。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事关“三农”问题,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益阳要走现代农业道路,必须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笔者认为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调整我市农业科技工作重点。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我市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应进行战略性调整, 加快进行“三个转向”,从注重农产品数量增长、转向注重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从为农业生产服务为主转向为生产、加工、生态协调发展服务;从以资源开发技术为主,转向资源开发技术与市场开拓技术并重。努力实现我市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升级发展,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水平,重点在水稻、茶叶、禽畜、水产品、棉麻纺织、竹木加工、果蔬加工、中药材等领域,引进、推广与转化软盘抛秧、测土配方与施肥、高产栽培、病虫害统防统治、生猪良种繁育、茶叶良种繁育等新技术、新成果,力争在“十三五”末,全市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不断增加,水稻优质率达到80%,专业统防统治力争达到50%以上,实施测土配方施肥90%以上,生猪达到550万头,优质率达到90%,水产品产量年增长6%以上,特色水产比例逐年增长,中药材年增长10%左右。
2、推进农业产业化企业的科技创新。我市目前农业产业化存在“四多四少”的现象:即农产品加工企业多(规模以上企业37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31家,市级龙头企业277个),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企业少(高新技术企业17家,上市企业1家);初加工多,高技术、高附加精深加工少(农副产品加工率30%左右,深加工少);一般产品多,名牌产品少;家庭化、内向型企业多,精细化、外向型企业少。要实现在市场经济和自主创新背景下的科技与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重点培养农业产业化高新技术企业。示范企业抓激励、中小企业抓扶持、科技型苗子企业抓培育,不断增强企业后劲。针对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产业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重点提高我市粮食、茶叶、水产品、禽畜、竹木、果蔬、中药材、棉麻、生猪等主要产业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引进,不断丰富和提高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品种和质量。培养壮大一批高起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标志性企业。通过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前景广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促进我市农产品向精加工、深加工方向延伸,加工产品向多个产业扩张,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3、发展生态高效优质农业。要立足益阳自然和人文优势,加快发展具有益阳特色的生态高效优质农业,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潜力显著的农业产业,逐步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双季稻高产“双超”(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基地,黑茶种苗繁育基地、中药材种植与加工示范基地、优质商品猪示范基地、优质水产品养殖与加工示范基地、食品加工示范基地、竹产业示范基地、名贵树木花卉选育示范基地、棉麻制品加工基地等。同时,大力引进、提倡先进适用的农业发展模式,如设施栽培模式、生态养殖模式、立体种养模式、休闲农业模式、种养加一体化模式、有机农业模式等,力求在发展上有突破,在效益上有提高。
4、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推进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农村科技合作社是近几年我国涌现出来的科技服务新生事物,是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基础上择优发展起来的,主要开展共性技术推广、科技成果转化、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等。我省双峰县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我市沅江、资阳、安化等地进行了探索。农业科技合作社是推广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素质、整合劳动资源的有效方法,要依据“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社原则,走以市场为导向,自愿结合,自筹资金,自我约束,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路子。要实行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户连体、连心、连利益的“共赢”机制。同时,继续建立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农村科技信息“户”联网、送科技下乡等组成的新型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使得农村科技服务能更好地满足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现实需求。
5、加大农业科技攻关的力度。切实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切实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大力推进益阳优势产业建设,延长从新品种选育、规模化种植、养殖到精深加工和现代储运的产业链条。以培养区域性、支柱产业及地方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结合资源优势和科技创新的基本条件,围绕推动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农业科技项目逐年增多和力度逐年增大的机遇,继续积极培育、申报、实施省级以上各类农业科技计划项目,解决制约我市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技术瓶颈问题。
6、加强农业科技招商。现代农业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市场农业”,通过农业招商,形成农业投资主体和投资渠道、投资领域、投资形式的多样化,形成农产品的品牌化。农业科技招商,要以龙头企业、科技示范园区、经济合作组织为主体,以本地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农业科技项目为重点,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要借鉴工业招商的思路,大力推动农业科技招商。一是精选项目。精心编制全市农业科技项目投资指南,选择一批科技含量比较高有发展前景的农业项目吸引投资者,致力于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规模。二是创新模式。鼓励科研单位、企业、客商、农民和社会力量,采取“股份合作型”、“科研单位、院校、企业与地方联营型”、“民间组织型”、“龙头产品与种植、养殖大户承包型”、“企业与园区一体化型”等多种经营方式,投资兴业。
7、加强农民的科技培训。立足我市实际情况,将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与促进农民科技培训结合起来,在建设农村特色产业化科技示范基地、培养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科技富民强县工程工作中,与组织、农业、林业等部门一道,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重点开展返乡农民工实用技术培训班,重点培训返乡农民工,切实帮助返乡农民工掌握返乡农民工掌握再就业技能、知识及信息,促进农民工创业就业。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