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初见成效
湘潭县于2012年8月成功获批“湖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两年来,紧扣“两型示范、城乡一体发展”的建设主题,大力实施“两型示范、城乡一体化发展、科教文和谐发展、农业生态发展、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五大重点工程,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强化可持续发展动力
2012年来,我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湖南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首批)”、“全省旅游强县”、“湖南省知识产权示范县”等。201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8亿元,增长12%;财政总收入20亿元,增长17.6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9万元、1.17万元,增长 13.2%、15.1 %;实现高新技术产值 105 亿元,年均增长32 %;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达到 4.1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91 %。2014年,启动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申报工作。
两年来,全县共组织申报国、省、市科技计划项目104 项,累计争取项目资金 2348 万元;自主开发新技术 124 项,开发新产品 265个,其中拥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重点产品(技术) 16 个;累计申请专利 964件,专利授权572 件;共获中国驰名商标 1件,湖南省著名商标12 件;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9 家;成功组建湖南省湘莲产业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工作站、湖南省湘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湖南省湘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湘潭市镁及镁合金材料加工技术研究中心和湘潭市高耐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整合资源搭建湘潭县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成立湘潭县天一生产力促进中心,有效地推动了我县湘莲、油茶、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壮大。
二、项目与惠民协同推进,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
实验区建设启动以来,30个具体年度指标均达标完成,重点项目完成率达到85%。一是两型示范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宏信创新产业园签约项目14个;先进装备制造、食品、新材料产业分别完成产值53.94亿元、82亿元、70.9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91%、23.3%、39.74%,三大产业产值占园区规模工业产值的92.4%。完成园区照明改造项目,年节约电量116.9万千瓦时;试点推广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积极开发风电新能源,推广户用沼气、太阳能、生物能等绿色能源;大力开展两型创建活动,天易示范区管委会等5个单位被评为省级两型示范创建单位。二是重金属污染治理深入开展。累计投资1.2亿元的湘江流域湘潭县段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项目(一期)全部完成,成功关停涉重金属企业5家,实现年减排镉60.5kg、减排砷35.32kg、减排铅60.8kg、减排锌468kg;耕地修复治理和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工作全面完成,种植镉低积累水稻品种,面积15100亩,通过采取1+5的综合修复治理技术,确保达标区生产的稻米镉不超标。三是城乡一体化建设快速推进。以打造梅林桥美丽乡村示范片为契机,完成梅林桥城乡统筹示范片土地综合整治和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对梅林大道第一期、第二期及曙光居民点一线进行绿化;紫荆河改造二期、横街提质改造等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曙光居民点建设已完成,梅林街道两旁民居改造工程共改造民居131栋,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98台、省柴灶50个、沼气池670个,村主干道安装了太阳能路灯139盏,农村人居环境日渐美化;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全市领先,今年在全县19各乡镇50个村全面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试点,石潭镇成为全市小城镇建设与管理的样板。四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滨江风光带部分成型;天易生态水厂一期工程即将投入使用;金霞广场实现对外开放,金霞山森林公园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湘潭港易俗河港区(一期工程) 码头主体工程完工,大鹏西路项目有望年底通车;完成20座重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7.85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五是社会事业普惠民生。大力实施“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与减排技术集成示范”,完成了湘潭县畜禽规模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的划定,对在易俗河、茶恩寺、白石、河口镇开展指定区域内的生猪、牛、羊、禽限定规模养殖场退出或搬迁工作,有效防治县域内湘江流域养殖污染;创建2处3A级景区、1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和1个省级旅游购物示范点、2个省特色旅游名镇、2个省特色旅游名村,县域旅游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被列为湖南省旅游强县;总投资3820万元的天易小学投入使用。
三、机制与政策双重保障,坚定可持续发展信念
一是组织有保障。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的“湘潭县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聘请湖南师范大学朱翔教授、湖南大学刘云国教授为顾问,并组建了湘潭县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专家委员会,指导我县实验区建设。二是政策有保障。出台了《湘潭县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2012-2015)》、《湘潭县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并建立实验区工作例会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三是投入有保障。两年来,逐步加大了对实验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县财政设立科技发展专项基金500万元/年,两年共争取国家、省、市各种项目资金近3亿元,全县社会融资20多亿元带动可持续发展项目建设。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