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通道“五保”对侗文化生态科学保护显成效
通道侗族自治县是国务院最早批准成立的侗族自治县之一,其地处中国侗民族聚居区的中心,它不仅有灿烂的侗族文化遗产和古雅淳朴的民族风俗,而且其境气候宜人,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自然基础条件,所以被称之为全国最新开发、最具市场潜力的民族生态旅游圣地。正因为其境民族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因而近几年来,吸引了上百万游客前来驻足游玩,甚至络绎不绝的外国游客来此观光旅游。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70多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近7000万元,创利税250多万元。其陈旧传统的民俗文化竟能拉动旅游产业发展,主要原因是得到益于通道采取“五保措施”,加大对侗族文化生态科学保护。
其“五保”即五级保护体系。也就是为使通道侗族旅游圣地避免过度性开发,产业化污染和文化涵化逐步消融等负面开发破坏,以保持正宗的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近几年来,通道大力加强侗族文化生态保护性开发,即根据侗族文化分布特点采取分层次生态保护模式,也就是分为新建侗文化开发区、高强度侗文化开发区、侗文化生态旅游区、原生态侗文化保护核心区和禁止破坏侗寨和谐风貌禁开区五级保护体系,多层次整体推进侗族文化生态保护。一是在县城城关镇——双江镇新建10余处侗族建筑标志性建筑,如侗族风雨桥、凉亭等,以营造侗族文化新氛围,打造侗乡新明片;二是实施县城区建筑侗族特色风貌改造,着力于对建筑和生态环境的修复、整治,打造侗族风情园;三是在县辖各建制镇和乡集镇建设上,要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确立文化主题,打造特色城镇。通过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培育营造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和商业气氛,塑造侗乡印象,真正展现通道侗族的历史、生活习俗和建筑风貌;四是对县城至坪坦乡百里侗文化长廊沿线的皇都侗文化村、坪坦村侗寨以开展民俗生态旅游活动为主,形成特色品牌效应和良性循环,以拉动和带动相关产业持续发展;五是保护好侗寨和谐的基本风貌不受破坏,努力加强对侗族语言、文化和习俗这些意识形态的保护,使侗族文化不在世界文化大潮中消失,最大限度地恢复和保护侗寨自古以来天人合一、和谐永存的文化形态,进一步推进侗寨保护管理规划编制,加快侗寨申遗项目建设。同时,深化侗寨核心文化价值研究,主要在远离旅游者的规划控制区,保护侗族文化生态原真性的传承,成为开展侗族建筑和文化研究的基地,严禁任何开发。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