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市州动态

常德:院士探脉葡萄园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14-05-12 00:00 【字体:

430日,明媚阳光铺洒在常德市澧县张公庙镇农康现代葡萄科技园。站在3层办公楼上俯瞰方圆500亩的园区,钢架连栋温室大棚划出一道道波浪线,白色薄膜泛起粼粼波光,似与远处的白砖红瓦青山相映成趣。步入大棚中,绿叶沿着藤儿攀爬延伸,行行相连,若是葡萄成熟时置身其间,能瞬间融化在绵绵的甜美果香里。

“这里就是我们江南的‘吐鲁番’,今年夏天,康院士一定要回家乡尝尝新鲜的葡萄。”常德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快步跟上走在最前面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康绍忠,发出邀请。老家在桃源县漆河镇的康院士饱含一份浓浓的乡情,迫不及待地进园区一探究竟。

水肥如何管理?康绍忠首先询问。镇农科站长、农康葡萄专业合作社监事长带院士来到设备房:这个新园区去年建成运行,有一个中控室,采用温、光、气、水、肥智能化管理控制,实现葡萄自动化灌溉、施肥,滴水量实时监测,作物生长视频记录,“以前我们老农民想都不敢想,可以坐在电脑前种葡萄。”

葡萄喜在日照长、雨水少的地方生长,湖南的气候条件不太适合,除了避雨栽培,品种有何改良?康绍忠再次发问。

最有发言权的要属农康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人称“葡萄大王”的王先荣。他正在县里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座谈会,会后立刻赶来。

“事在人为,只要找到合适的品种,加上先进的培植技术,就能成功。”王先荣进门一把握住了康绍忠的手,众人乐呵呵地告知院士的好奇,这句朴实的话成为开场白。他补充,目前正着手选育香型葡萄品种,做了玫瑰、草莓、茉莉花等香型,9个品种通过鉴定。

院士送科技到基层,当然得抓住机遇。王先荣紧接着向院士道出两个请求,也是他的技术困惑——

“把葡萄产业做大做好,关键是引种,再者是水肥,经过摸索,我们知道哪一个阶段需要肥料,需要多少肥,但肥料的利用率不到30%,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品质、保护环境,水肥高效管理亟需您的指导;现在澧县有3万亩葡萄地,每亩收益可达1.5万元,我们不仅要打造成江南的‘吐鲁番’,还要建成中国的‘波尔多’,听说您的团队做过葡萄酒项目,我们的葡萄酒由您把关改进工艺,相信会更上一层楼。”

康绍忠连连点头。环顾葡萄园——整洁、规范、漂亮,“在北京听说过澧县葡萄,今日亲眼所见很是振奋,规模很大,专业化生产水平比较高。”

面对院士开发乡村旅游的提议,县科技局负责人接过话来:“是啊,园区将发挥新品种新技术研发、科技示范与培训、产业技术与管理人才培养、旅游观光等功能,探索现代葡萄产业经营模式,以后一年还能吃到两季葡萄。”

作为我市科技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康绍忠密切关注家乡的发展。他说,常德是一个农业大市,有很好的资源条件,如今开启了“智慧常德”建设,在现代化生产管理、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依靠科技的创新来驱动农业转型升级、结构优化,做响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结合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步伐,前景十分乐观。

而市校合作空间持续深化,中国农大“教授工作站”已在常挂牌,“院士工作站”即将落户澧县葡萄园,高校的科研技术人员将陆续来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常德:院士探脉葡萄园

9917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