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市州动态

岳阳:科技特派员制度助临湘楠竹升级升值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14-03-04 00:00 【字体:

2月底3月初这几天,临湘市詹桥镇余湾村桃树坪林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200多名劳力分布在各个山头栽种楠竹。村民戴亮介绍说,今年他投资200万,承包山林1000多亩,目前已栽种楠竹近500亩。开年以来,该市抢抓晴好天气种竹,掀起了一阵造竹热潮。截至目前,已新造楠竹5600亩,低改3.5万亩,全市楠竹总面积已达58万亩。

临湘是全省4个楠竹产业重点示范县(市)之一,为把这一传统产业做大做强,该市提出了“发展楠竹产业,建设竹业强市”的目标。2005年,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临湘市组织实施了科技特派员制度,也就是从那时起,市财政每年安排预算资金100万元,对楠竹新造和低改实施“以奖代投”,每亩分别给予50元至100元不等的奖励,极大地调动了林农种植楠竹的积极性。近十年,该市新造楠竹30万亩,改造低产楠竹15万亩,建立高产楠竹基地215个,竹林面积扩大到57万亩。楠竹低改后,每亩楠竹立竹量由原来的80柱增加到150柱,羊楼司镇被认定为“湖南第一楠竹大镇”。

沿着107国道进入有着“中国竹器之乡”美誉的羊楼司镇,从该市五里牌乡的最南坡到该镇的中洲桥,国道两边堆码的全是各种各样的竹子。丰富的楠竹资源给该镇加工业带来一片繁荣,一部分农民纷纷转变角色,从竹农到竹工,又从竹工到竹商,家庭作坊式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该镇竹业协会会长陶自辉介绍,该镇从事楠竹加工的专业户有1000多家,运销户2000多户,从业人员达1万多人,每年从该镇运销到全国的竹材达60多万吨。临湘市也凭借地处竹材核心产区和京港澳高速的区位优势,一举成为了长江以南地区最大的原竹及竹材交易集散中心。“一根楠竹只能卖12元,经过加工增值至40元,再经过贸易增值到60元,产业化后一根楠竹新增产值可达48元。”近几年来,临湘注重推进楠竹产业化进程,通过招商引资、加大投入、政策调动、流通加工等系列措施,扶持发展楠竹精细加工业。该市组织各镇竹业协会、竹业合作社成立竹研所,争取到省、市老科协在羊楼司镇设立竹业研发中心,并设立技术创新奖和产品创新奖。近三年来,先后引进竹器加工技术人才117人,引进竹编胶合、竹材层压等新型技术20余项,发展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竹产品110余种,将竹产品拓展到了文化、保健、环保、有机农业等领域。

截至目前,该市培育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2家,竹业加工龙头企业3家,全市竹器加工企业达1200多家,产品涵盖竹凉席、竹家具、竹简、竹地板等6大系列480余种。该市晨星竹器、沈君竹炭等龙头企业的产品,更是多次在国内外竹制品展览会上摘金夺银,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和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2013年临湘市竹业经济总产值突破15亿元,提供财政收入3000多万元。全市竹业从业人员近6万人,年平纯收入达到7388元,占据该市农民人平纯收入的半壁江山,楠竹产业成为了该市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强大支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岳阳:科技特派员制度助临湘楠竹升级升值

9918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