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级科技部门服务及服务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实际上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化的最终目标。对县级科技部门而言,服务及服务能力的建设,更关系着自身的“为”和“位”。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际,对县级科技部门服务及服务能力建设问题作了些思考。
思考一、县级科技部门服务能力建设面临的3个尴尬现状
1、县级科技部门自身素质与科技工作的要求差距极大。科技局作为政府的一个综合职能部门,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历史重任面前,义不容辞、责无旁贷,面对工业、农业和社会发展等多个领域,要组织全社会各个方面的科技发展工作,内容丰富,任务艰巨。然而,这些年来,一些地方的县委、政府对县科技局的工作职能、工作性质认识缺乏,班子配备和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以新晃县科技局为例:至2013年底,该局共有在岗人员16人(其中在编人员10人),本科以上学历5人(其中属理工类仅1人),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者2人。这就造成了县级科技部门受自身队伍素质的局限,很多工作缺乏人员去组织实施,很多职能难以发挥,与科技部门应有的作用形成强烈反差。
2、县级科技部门职能定位不清晰、现有职能不断弱化。作为政府的综合职能部门的科技部门,具有科技规划、项目计划、成果推广、知识产权管理等工作职能。可以说,每个职能都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息息相关。这种文件上的定位貌似很全面、很准确,但实践中我们发现,其中许多职能或与其他部门交叉或很难行使,比如科技进步工作,各行各业都有科技,都抓科技进步工作,这使得县级科技部门始终是在与其它部门的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竞争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县级科技部门的工作空间。职能定位不清晰造成了政府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一方面在客观上,由于县级科技部门缺乏一些应有的协调调控手段,开展工作往往还要利用其他部门的一些资源,工作的权威性和被社会认可的程度受到影响,很难发挥综合性职能作用,从而导致县级科技部门现有职能不断弱化。比如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涉及多部门、多行业,科技部门的协调作用十分有限,无论是长远规划还是短期计划都难以真正落实到位,辛苦弄出来的规划最后成为一纸空文;又比如在科技执法工作中,县级科技部门既没有专门机构,又没有专门的执法队伍,加之科技法律法规“软”的多,“钢”的少,有法难执。另一方面在主观上,由于县级科技部门自身素质的原因,“你知道的别人也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你也不知道”,难以为别人提供有实用价值的服务,导致职能弱化。
3、县级科技部门能得到的项目经费散而小,且前置条件较为严苛。科技部门计划项目种类多,经费分散,项目经费块头小,一个项目少的几万元,多的也只有几十万元。除非争取到重大专项(个数少,县级几乎不可能)才会有几百至上千万元。同一项目的经费与发改、工业、交通等部门的支持力度相较,还不到其零头,根本没有办法比。且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时大多要求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较其他部门的项目申报,可说前置条件较为严苛。
思考二、县级科技部门服务中常见的一些误区
误区1:重上轻下。具体来说就是在科技计划项目上,重“申报”、轻“实施”。工作中发现,每年一到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时,县级科技部门的领导都是最忙的时候,可以说是举全局之力,甚至一些县、市领导都被动员起来投入此项工作,齐心协力、上下公关,确保项目申报成功。这是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题中应有之义,当然没有什么不对,但问题是项目申报成功了,上级经费批下来了,到了项目实施的环节却乏人过问了,最后上级部门检查验收时,东拼西凑一些材料应付了事,全没有了当初申报时的热情。
误区2:重内轻外。具体来说就是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重当地资源,轻视(或忽视了)外地资源。比如在新晃牛肉加工产业上,明知目前新晃县的牛肉加工产能已经大大超出了新晃本地的牛养殖能力,但我们任然固步于发展自身的养殖业,幻想着自给自足,全然没有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又比如在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中,大多县级科技部门均局限于各县现有的知识产权来设计项目,极少县能通过知识产权的引进来设计、开发出新的项目。
误区3:重一时一事、轻一生一世。工作中发现,大部分县级科技部门对于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基本是逮住什么报什么,鲜有从“十二五”等长期规划着手,科学地、系统地、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申报的。
思考三、对县级科技部门服务及服务能力建设的几点建议
六个字:强素质、明职能、巧服务
1、强素质。包括2个方面:即县级科技部门人员队伍的素质和服务硬件的质量。本文主要对县级科技部门人员队伍的素质建设提出建议。(1)提高从事具体业务工作的同志经济上、政治上的待遇。工作中我们发现,从事具体业务工作的同志他们在业务工作中必须不断学习、创新,其付出的辛苦是比较多的,他们的工作才真正是单位的根本,是单位服务能力的外在体现,是外界评价科技局的标杆。因此,对这些同志多一份关爱、提高他们在经济上、政治上的待遇很有必要,而且应该大张旗鼓,形成制度来实施。(2)建立一整套人才队伍引进、培养、使用、交流的长效规划和机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队伍的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科学规划并持之以恒的实施。(3)出台具体政策、支持和鼓励向“专利代理人”、“项目管理师”等高层次人才努力的行为。以新晃局为例,新晃县2009年1月被省知识产权局列为知识产权试点县,至今已有5年,期间共申报各类专利282件,但遗憾的是,这些专利均是请人代书,原因就在于新晃科技局没有专利代理人,但凡有专利申请,则须去怀化请人来受理。若能培养出自己的专利代理人,当可为新晃广大专利申请人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
2、明职能。(1)对独有职能要巩固和强化。对县级科技部门独有的职能,如知识产权、地震、科技奖励等工作是科技局有别于其他局的标志,能有效凸显科技局的存在,必须坚守、巩固和强化阵地。(2)对交叉职能要系统分析、科学定位、做出特色。在项目申报、实施,高科技企业服务等职能中,与工业、农业、发改等大部门有极大地交叉、重复之处,科技局所做的工作有时成了给别人锦上添花,有时甚至连朵浪花都没有。2013年底,新晃县部门绩效考核中对科技局的质疑就很说明问题,这个质疑就是“2013年,县科技局为企业提供了什么服务?”尽管我们科技局的同志自己知道我们每年都在为企业申报实施科技计划项目,但几万元的项目经费相较那些大部门确实很不起眼。
3、巧服务。这里的“巧”,指的是服务的科学化。为什么要强调巧服务,这是因为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而服务是无限的,面面俱到的服务是不可能的。实践中应注意:(1)避免提供重复服务。前面已经说过,跟在其他部门后面锦上添花,不仅不起眼,难以凸显科技部门的作为,而且造成政府资源的浪费。(2)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科技部门的优势。服务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科技部门的优、劣势。前面已经谈到,项目经费这块,其实科技部门不占优势,那么,在与其他部门的服务竞争中,我们有些什么优势?首先,县级科技部门必须积极参与服务对象的产品开发、项目实施等过程中去,急他们所急,想他们之所想。只有做到了这点,才谈得上发挥自身优势。其次,可以考虑从以下2个方面入手:一是牵线搭桥、引技引智。在充分了解服务对象所需的基础上,县级科技部门应依托政府部门天然的权威性、可信性,积极推动服务对象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技术合作,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和人才智力,从而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二是在信息服务上作文章。要充分利用自身、省厅、市局以及兄弟县市的资源,建立科技合作信息库,建好网上技术市场,为服务对象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3)抓住重点,带动全局。目前,每个县级科技部门面对的服务对象少说也有几十家,多的甚至有1-200家,明显是僧多粥少,在这种情况下笔者以为面面俱到的服务是不可取的,这就要求县级科技部门善于抓住重点,科学地、系统地、有计划的分批、分步骤地实施服务。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