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羊楼司镇依靠科技开发楠竹资源卓有成效
近年来,临湘市羊楼司镇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为契机,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用科技引领楠竹的产业化开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镇竹林达到22万亩,占山林总面积的60%;全镇发展竹器加工户850户,竹器加工企业130余家人,竹产品达6大系列480余种,楠竹加工业产值达到7亿元,占全镇工业产值的38%。
临湘市从2005年初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就把楠竹产业开发当作重头戏,确定以羊楼司、坦渡、定湖、五里等乡镇重点生产基地,做大做强楠竹产业。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羊楼司镇多门路对楠竹进行科技开发,使之成效日显。一是抓技术革新,改进传统产品。为了克服传统竹器工艺粗糙,易霉易蛀,干裂松动的弊病,镇里先后派出30余名技术人员到处地学习取经,请“湖南竹业第一人”吴旦人教授来羊楼司授课,组织专门攻关小组进行传统竹器改造试验,采用磨光、漂白、标图着色、高温定型等办法促使传统竹器加工技术由松、蛀、粗向紧、精、美的方向发展。使竹床、竹椅、竹凳等三十多个市场需要且又弊病众多的传统产品,在色、形、质几个主要方面得到了进步。二是抓技术引进,发展新型产品。先后在四川、重庆、浙江、福建等地引进竹器加工技术人才17人,引进竹编胶合、竹材胶合、竹材层压等新型技术20余项,发展了136个轻巧素雅、结构新颖、赏心悦目、结实耐用的竹器品种。三是抓技术创新,打造龙头产品。组织竹业协会、竹业合作社,成立竹研所,请省市老科协在羊楼司设立竹业研发中心,并设立技术创新奖和产品创新奖,大力推进楠竹加工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发展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竹产品110余种,将竹产品拓展到了文化、保健、环保、军事、有机农业等领域。利用竹子废弃料生产竹炭、竹醋项目获准国家星火科技计划;利用竹屑生产的竹粉被大量用于电焊条、蚊香、神香制造业;采用电子激光雕刻的仿古竹简,备受文化和旅游市场欢迎;将竹材层压、竹材去应定型、电子雕刻等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结合生产的“晨星”、“林乡”牌竹器,评为全国最畅销产品,获湖南农博会金奖,市场占有率为全国同类产品的56%。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