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洞口县依靠科技进步黏合经济发展缝隙
盘点2013年洞口县科技工作,可谓喜事连连,继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县称号后,又被市科技局推荐参评全省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和全省“科技活动周”先进单位。县内2家企业先后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该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12月24日,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又同意增加科技经费投入,弥补了该县科技经费投入不足问题。
今年来,该县科技工作围绕“创新、提升、争优、发展”的工作主线,发挥科技在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各项工作均取得新的成效。该县承担和组织实施各类科技发展计划57项,其中,省级3项,市级7项,县级47项。取得县以上科技成果29项,获县以上科技进步奖17项。经过组织实施,共取得了18项技术水平较高、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的科技成果。被列入省科技支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专项的“新型生物信息引诱杀虫剂关键技术开发”项目和省科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都获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完成专利申请105件,授权专利65件,专利项目实施率达到51%。这些项目的实施和推广对主导产业的发展、规模化种植基地的形成和龙头企业的崛起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坚持“立足科技示范、加快结构调整、强化服务引导、规模发展带动”的“富民强县”发展思路,全县近万名科技示范户成为农村科技示范、推广的重要方面军。通过科技示范户的带头示范,全县推广新技术107项,引进优良新品种292个,转化农业科技新成果22个,促使传统农业优势产业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即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接近百分之百,基本实现良种化;工程化配套技术、反季节栽培技术、保鲜储运技术的研究和运用,使设施农业成为该县农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畜禽良种引进繁育和杂交改良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草畜一体化建设,使草畜产业开发上了一个新台阶;楠竹低改和荒地山坡综合治理技术的普遍推广,使生态环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积极组织涉农单位的科技人员涉足农业生产领域,在科技与农民、农民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建立起直接长期联系的平台,改变了过去“科技下乡”和“科技进村”等一般性间歇性的科技服务方式,催生了按市场机制运作的技术服务中心和行业协会。至11月底,全县已初步建立不同类型的农村技术合作组织31个,建成不同规模和类别的农村示范园区和科技示范基地43个。糁子杂粮专业合作社依托组织化经营,扩种糁子生产面积1000余亩,基地遍布毓兰、罗溪、月溪、渣坪、长塘等8个乡镇,岩山乡优质粮食科技示范基地承担76个优质水稻品种的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我县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30多个。
县内规模企业积极探索以产品创新为主导的科技进步之路,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支柱产业技术升级,及时捕捉科技信息,引进先进技术,努力提高设备档次,自主开发和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新产品、新项目,加速了传统产业产品更新换代和支柱产业上档升级。今年,7家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已达到1.2亿元,是去年投入的3倍多,新上了9个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项目,开发出前景看好的新产品25个。企业科技投入带来了科技产出效益的大幅提升,1到11月,全县实现高新技术产值38.1亿元,同比增长31.3%。借助科技部门搭建的桥梁,县内12家企业和15个农村科技示范基地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联系,引进新技术27项,解决重点技术难题11项。为百科技集团加强与中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亲密合作,攻克了曲面视窗玻璃生产的一些核心技术,还研发出具有国际水平的双轴单面研磨抛光一体机。茶铺熙怡茧丝裯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合作,成功引进水丝棉生产线1条,有力解决了困扰企业多年的干丝棉加工粗糙、经常出现黑斑和板块的技术问题,企业仅11个月的产值利润就比同期增长了43%以上。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