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资兴市千名科技人员下基层活动促进农业转型发展
今年来,资兴市科技人员下基层活动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保增长、惠民生”的目标,深入基层以建基地、帮技术、扶项目为抓手,广泛开展科技宣传、技术推广、成果转化、试点示范、培训指导,增强基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基层科技工作服务水平。活动开展以来,全市累计建立了205个基层服务联系点、建设 “郴州科技之窗”30个;推广应用实用技术、科技成果、优良品种30个;联系示范点(户)1000个、帮扶科技项目11个、解决技术难题和实际问题354个。
一是科技培训带动农业增产增收。今年以来,该市创新科技培训模式,实施“点菜式”培训,即由各乡镇党委政府与科技示范户根据自身产业发展需要来“点专家”、“点专业”、“点授课时间”、“点授课地点”、“点授课方式”等新模式。该模式一是聘请农户喜闻乐见的专家,大量采用PPT教学图文并茂,群众看得懂、听得进、不枯燥;二是深入各乡镇、各村组,既方便群众,减少教学成本又可以直接到科技示范户基地现场指导、现场答疑,使培训更有针对性与适用性。三是“点菜式”培训自5月实施以来,目前已举办培训班43期,培训农民2345人,培育科技示范户60户,受到得广大农户的喜爱。如市农业局在七里、蓼江、州门司等乡镇开展了水稻精细管理技术、无公害栽培技术、“治虱防矮”技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等技术培训,培训大户达249户;市东江库区移民管理局又追加投资600多万元新建了总面积330多亩的集果茶新品种示范、果树种苗繁育和特种水产示范为一体的资兴市外迁移民产业综合开发示范园,拥有金手指、红宝石无核、红地球等名优品种优质葡萄科技示范基地12个,带动移民户850户。市农机局推广水稻育插秧机108台,建立程水镇镜塘村、蓼江镇水口村等6个2000亩以上水稻机插秧核心示范点,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认可。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在高码、兴宁、香花等乡镇建设万头生猪科技示范基地4个,池塘高效水产养殖示范基地11个,培训农户998户,使东江湖渔业走出了一条生态、高效、可持续发展之路。全市渔业年产可突破3万吨,总产值达2.6个亿,渔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渔业经济已成为全市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二是科技示范带动产业发展。通过部门层层抓责任落实,在下基层科技人员的全力推动下,全市2个农业重点项目、9个一般项目已经或正在实施当中,已经建立农业科技示范乡镇9个、示范村20个。东部中心乡镇--州门司镇以科技特派员为抓手,按照“一乡一品”的发展思路,做优、做强、做大东江梨支柱产业,促进了农户增收,同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预计产优质东江梨1.40万吨,收入可达9000万元,预计梨农户均增收1.8万元。水果名乡--清江乡以科技示范基地--精品果园示范为抓手,大力发展东江蜜桔支柱产业,促进移民增收致富。目前该乡柑橘种植面积2.4万亩,预计产量达4.3万吨,销售收入达2亿元,预计今年移民果农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水产养殖大乡白廊乡以产学研合作为抓手,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东江名贵鱼特产养殖支柱产业,全乡水产养殖户2140户,实现名贵鱼养殖示范网箱5000口规模,预计年产成鱼5000吨,年总产值2.1亿元,预计网箱养殖户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蜂蜜与竹鼠养殖大乡东坪乡以特色产业为抓手,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方资源,大力发展蜂蜜与竹鼠支柱产业,促进农户增收致富。目前该乡共发展蜜蜂养殖258户,年产蜂蜜56000斤,平均售价达80元/斤,预计蜜蜂养殖户均增收4万元以上。目前共发展竹鼠养殖85户,存栏竹鼠达6000头,预计竹鼠养殖户均增收2.8万元以上。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